為了不斷延長劍河縣“一縣一業”--食用菌產業鏈條,劍河縣按照“抓二產帶一產促三產”的思路,堅持“抓龍頭、引上游、接下游、帶配套、促集群”,推動配套企業向園區集聚,促進產業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真正讓產業聚在了集群上,群眾富在了產業上。
近日,走進劍河縣工業園區貴州劍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見新引進的三條食用菌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經過精心調配、炒制的食用菌食材經過罐裝生產線或塑袋包裝生產線各項工序之后,變身為包裝精美的“菌菜”。
“罐裝菌菜生產線的核心設備采用的是兩次罐裝方式,能有效保證物料和油料的比例達到均衡一致,誤差范圍僅在一至兩克之間。菌菜生產線從炒制到罐裝、加油、封箱一共經歷了二十多道生產工藝,全部實現機器智能化操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力物力。”技術人員王林介紹道。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次成功研發的兩款菌菜主要以劍河縣黑皮雞樅菌為原材料,營養價值高, 口味以香辣和麻辣為主。預計投產后,菌菜罐裝常規日產量可達6萬瓶,袋裝生產量達1.5噸,每天鮮菇的需求量達20噸左右。
“我們公司計劃在三年之內,將所有生產的鮮菇全部投入深加工市場,提高菌菇附加值。”劍榮菌業董事長陳榮通說,“目前我們食用菌深加工主打的兩個產品就是沙棘木耳營養代餐粉和雞樅菌菜,下一步還計劃做雞樅酸湯面,豐富我們的產品品類,既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帶動老百姓增收。”
此次食用菌菌菜的成功研發,標志著劍河縣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劍河縣已構建起“兩園八基地十三區”食用菌產業聯動發展格局,并覆蓋全縣13個鄉鎮(街道);黑皮雞樅菌、秀珍菇、林下黑木耳等4個品種6種類別的食用菌獲得“綠色產品”認證;廢舊菌棒發酵生物飼料研發技術獲得國內國際認可;食用菌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市場銷售半徑不斷擴展,銷售矩陣不斷完善,食用菌產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