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走進東至縣堯渡鎮蘭城村“皖黑木耳1號”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只見一排排正享受噴霧滋潤的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了肉嘟嘟的黑木耳,如“黑玫瑰”般競相“綻放”,煞是可愛。村民們忙著采摘、晾曬,一派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
“‘皖黑木耳1號’是2020年由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命名的食用菌,也是東至縣2016年與省農科院聯合研發的黑木耳新品種,今年基地種植了20萬棒,預計總產值達130萬元。”基地負責人陳園德介紹,相比普通的木耳,它品質更優、出耳更早、長勢密集,單位產量大大增加,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小木耳不僅成就“大產業”,還將農村剩余勞動力“鑲嵌”在產業鏈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而這只是該縣以特色產業黑木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個縮影。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這里群山起伏、氣候濕潤,森林覆蓋率高達58.7%,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富硒土壤和天然氧吧,種植的木耳等食用菌營養價值非常高。在悠久的種植歷史中,該縣先后榮獲“安徽省食用菌行業先進縣”、“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等稱號和多項創新科技成果。2020年“東至黑木耳”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2021年在第十三屆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上,“翠豐”黑木耳喜獲金獎。
“我們木耳質量好,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干耳收購價每斤33元左右,我這12萬棒,純收入將有40萬元。”在張溪鎮汪坡村黑木耳種植基地,62歲的種植戶汪加發開心地告訴記者,自己曾是貧困戶,這幾年靠發展木耳不但脫貧了,還每年帶動60余名村民務工增收。
據悉,近年來,東至縣始終將食用菌產業列入農業優先發展的領域,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先后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關于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東至縣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補助辦法》,大力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
“目前,全縣有48個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種植總面積6900畝,產量約13萬噸,一二三產總產值將達到12.2億元,其中黑木耳占總食用菌產量的近9成。”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東至食用菌入選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0年入選全市唯一的安徽省首批“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范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