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香陣陣,一朵菌菇致富,一個產業興村。共青城市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吹響鄉村振興號角。澤泉鄉觀音橋村六棟廠房在村子深處,一根根菌棒孕育出朵朵菌菇,這里本是廢棄五年的豬場,經過市、鄉、村三級的投入改造,讓這里華麗轉型,變成了產業“菌”俏、“菇”舞人心的村集體新產業——菌菇養殖基地,助力村民的小康致富路越走越寬。
菌菇朵朵結出新碩果
秋高氣爽,碩果飄香,細碎的陽光透過廠房的窗,灑在一排排排列有序的菌棒架上。大大小小的香菇從3萬個菌棒中探出色澤較深、質地致密的頭,暗示自己的成熟度。今年7月份動工,經過三個月、28萬元專項資金的投入改造,占地2500平方米、廢棄5年的養豬場實現華麗轉身,變成散發陣陣清香的菌菇基地。“前期我們先試種一種香菇,第一批上3萬根菌棒,可產約一千五百公斤。11月開始第二批4萬根菌棒種植。”觀音橋村鄉賢戢海生說,1個菌棒平均可產1公斤左右香菇,根據香菇成色可賣6-12元/公斤不等。香菇是我國著名的食用菌,被人們譽為“菇中皇后”,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深受人們的喜愛。第一批香菇采摘,這些香菇分別送給了附近的村民、養老院和鄉、村食堂品嘗。觀音橋村鄉賢戢海生說,雖然觀音橋村菌菇養殖基地剛剛建起,很多后期設施還在逐漸完善中,但我們堅信,小小菌菇,一定會開出朵朵“致富花”。
菌菇簇簇繪出新美景
觀音橋村菌菇基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走進廠房更是飄來菌菇獨有的清香、沁人心脾,干凈平整的水泥路通往一個個廠房。原來的觀音橋村戢家垅人居環境差,肉豬、蛋雞的不規范養殖,加重了環境污染。共青城市委書記盧治軒曾多次深入戢家垅村實地調研,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求相關部門從根源上迅速解決污染環境問題,現在的觀音橋村戢家垅空氣中再也沒有家禽糞污的氣味,飲用水源也沒有了污染,家家戶戶都通了干凈自來水。村里大多數養雞、養豬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勸說下也紛紛轉型,來到菌菇養殖基地務工,既有穩定收入,還不用承擔養殖風險,村民們吃上了“生態飯”,大家都為這個新村集體產業紛紛點贊。
菌菇片片撐起新希望
產業建在家門口,務工就在眼跟前。“在我們養菇基地,長期工有10人,采菇忙的時候有50人左右在這里打工。”觀音橋村鄉賢戢海生說,在這里務工的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其中包括7戶脫貧戶。脫貧戶王紹傳就住在離菌菇基地三百米的地方,具體管理菌菇養殖基地后勤保障,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資,其妻子做菌菇采摘工作,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我年紀大了,不方便繼續外出打工。在菌菇基地上班,不僅可以賺錢養家,離家近,還幫我的老伴謀了一份事做,真是改變了我的生活。”王紹傳感激地說。“澤泉鄉觀音橋村里的脫貧戶來務工,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分派工作,身體好一點的可以負責菌菇采摘,差一些的可以做一些剪菇腳這類的輕松活”,觀音橋村鄉賢戢海生說,“想通過這個產業,帶動一方鄉親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