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種香菇,到食用菌大棚連片,再到香菇產業如火如荼,渭源縣祁家廟鎮在求發展中立足資源,挖掘資源優勢變產業,將人才引入鄉村、留在鄉村,走出了鄉村振興的產業路。
一能人 帶出一個產業
六月的祁家廟鎮,迎來了香菇采摘的旺季。
在祁家廟鎮官路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何其義正在大棚內忙著采摘香菇。一排排鋼架上擺滿了數層菌棒,從菌棒中長出的香菇千姿百態。
何其義說:“去年七月,我開始做香菇大棚,到現在已出了四茬菇,還能出兩茬菇,收入6萬多元。第一年做,經驗不足,今年計劃擴大規模,再做3萬棒香菇,能夠發展這么好,謝謝焦老板帶我們去河南學習香菇栽培技術。”
何其義說的焦老板,正是幾年前祁家廟鎮領導“三顧茅廬”,從新疆請來的能人焦勝。
焦勝是渭源縣五竹鎮蘇家口村人,早年在新疆創辦了企業。2017年,祁家廟鎮領導趕赴新疆,邀請焦勝返鄉帶領村民發展產業。焦勝回來后,首先不是急于做產業,而是先考察、調研,篩選適合鄉鎮發展的產業資源。他考察過養驢、養豬等好幾個產業,但最終根據渭源縣的氣候特點,選擇了夏季適宜種植的香菇。
焦勝先后帶領同村返鄉創業大學生楊騫,一起去河南綠富食用菌技術學校學習專業技術,并到福建羅源食用菌種植基地學習實踐經驗。半年下來,不但自己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還把技術員楊騫培養成了行家里手。
2018年8月,焦勝聯合祁家廟鎮6位村民,成立了渭源祁家廟田園生態農業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培訓技術,建大棚……很快,一棚棚香菇開始出菇。
“畢竟是第一次種植,還是很擔心香菇的成活和質量。以年薪7萬元高薪,從河南聘請來一位技術員做指導。”焦勝說,2018年開始種植香菇,2019年香菇不但出菇,產品質量也過硬,并在扶貧“832”扶貧采購銷售平臺及各大電商平臺銷售。
三保底 壯大香菇產業
“鎮上能把香菇產業做大,得益于焦勝獨創的‘三保底再分紅’。”祁家廟鎮黨委副書記閆愷寧說,焦勝首先想的不是賺錢,而是先把香菇規模做起來。他寧可少賺,也要把利潤讓給農戶。
閆愷寧說的“三保底再分紅”,是指在每個結算周期內,種植生產凈收益的60%分給貧困戶,一保貧困戶收益最大化,二保最低收購價,三保循環再生產,即每年從收益中扣除菌棒成本外,其余資金用于下茬循環生產投入,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再分紅”指給貧困戶首次60%利潤分配后,剩余40%的部分按各方占比再分紅。
“三保底再分紅”利益分配和帶貧機制,激發了貧困戶種植香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祁家廟鎮推出“扶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四跟進”產業扶貧方式,采用“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的“四位一體”運行模式,建立“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三方利益”聯結共同體機制。
祁家廟鎮將東西部協作資金185萬元,建成食用菌日光溫室16座,引導貧困戶與村集體、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以渭源縣祁家廟田園生態農業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生產基地為依托,蘭州智晟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建設祁家廟食用菌產業項目種植示范基地。
田園生態合作社依托產業扶貧政策支持,利用東西部協作及國扶辦定點幫扶等扶貧資金750萬元,建成占地75畝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三處,食用菌種植培育大棚73個。自籌資金560萬元,建成日生產兩萬棒的菌棒加工車間。帶動祁家廟轄區213戶貧困戶種植香菇,戶均年收入達到1.9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該合作社一年僅給務工人員支出工資,就達一百多萬元,帶動了周邊村民就近務工。短短幾年,田園生態合作社不但注冊了“智晟農業”商標,還完成香菇、平菇及木耳鮮貨(干貨)綠色農產品認證。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00萬元。
補短板 增大產業收益
到2020年,祁家廟鎮食用菌基地初具規模,73座大棚連片,出菇菌棒袋達60萬袋,并建有兩個大型冷庫。
閆愷寧介紹,一個菌棒袋,可以出菇六茬。現在棚內的菌棒袋,有出菇三茬的,也有四茬的,已出菇260萬噸,平均售價每噸1萬元。尚未出菇約150噸。截至目前,國扶辦定點幫扶祁家廟鎮食用菌項目惠及瓦樓村、官路村、煙霧溝村、金家坪村、郭家山村等123戶貧困戶,戶均毛收入2.1萬元。
6月18日,在田園生態合作社冷庫門口,王五生正在往車上裝鮮菇。他說這里的花菇品相好,在蘭州銷售不錯,每兩天就要從蘭州來渭源一趟,每次拉鮮菇4000斤。焦勝接過話茬說,“西安客商天天打電話催問鮮菇,銷售不愁,市場上香菇十分緊缺。”
“我們鎮種植的香菇因品質優良,深受市場青睞,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平均每斤5元,銷往蘭州、成都、西寧、新疆等地。”閆愷寧說,河南、福建等地客商慕名來鎮,建立香菇烘烤車間,將鮮菇烘干后發往全國各地銷售。
焦勝對“補短板”充滿信心,下一步合作社要再投入1500萬元,興建100座大棚,擴建食用菌基地;建設有機肥車間,回收廢棄菌棒,處理后變有機肥料;依托渭源縣食用菌產銷研一體化項目,在祁家溝及石家營光伏點擬建成羊肚菌種植基地;對食用菌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祁家廟鎮正在謀劃一個多層次搭配、多環節相扣、多梯次循環、多層次增值、多效益統一的產業鏈體系,構成食物鏈和生態鏈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帶動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和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能人 帶出一個產業
六月的祁家廟鎮,迎來了香菇采摘的旺季。
在祁家廟鎮官路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何其義正在大棚內忙著采摘香菇。一排排鋼架上擺滿了數層菌棒,從菌棒中長出的香菇千姿百態。
何其義說:“去年七月,我開始做香菇大棚,到現在已出了四茬菇,還能出兩茬菇,收入6萬多元。第一年做,經驗不足,今年計劃擴大規模,再做3萬棒香菇,能夠發展這么好,謝謝焦老板帶我們去河南學習香菇栽培技術。”
何其義說的焦老板,正是幾年前祁家廟鎮領導“三顧茅廬”,從新疆請來的能人焦勝。
焦勝是渭源縣五竹鎮蘇家口村人,早年在新疆創辦了企業。2017年,祁家廟鎮領導趕赴新疆,邀請焦勝返鄉帶領村民發展產業。焦勝回來后,首先不是急于做產業,而是先考察、調研,篩選適合鄉鎮發展的產業資源。他考察過養驢、養豬等好幾個產業,但最終根據渭源縣的氣候特點,選擇了夏季適宜種植的香菇。
焦勝先后帶領同村返鄉創業大學生楊騫,一起去河南綠富食用菌技術學校學習專業技術,并到福建羅源食用菌種植基地學習實踐經驗。半年下來,不但自己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還把技術員楊騫培養成了行家里手。
2018年8月,焦勝聯合祁家廟鎮6位村民,成立了渭源祁家廟田園生態農業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培訓技術,建大棚……很快,一棚棚香菇開始出菇。
“畢竟是第一次種植,還是很擔心香菇的成活和質量。以年薪7萬元高薪,從河南聘請來一位技術員做指導。”焦勝說,2018年開始種植香菇,2019年香菇不但出菇,產品質量也過硬,并在扶貧“832”扶貧采購銷售平臺及各大電商平臺銷售。
三保底 壯大香菇產業
“鎮上能把香菇產業做大,得益于焦勝獨創的‘三保底再分紅’。”祁家廟鎮黨委副書記閆愷寧說,焦勝首先想的不是賺錢,而是先把香菇規模做起來。他寧可少賺,也要把利潤讓給農戶。
閆愷寧說的“三保底再分紅”,是指在每個結算周期內,種植生產凈收益的60%分給貧困戶,一保貧困戶收益最大化,二保最低收購價,三保循環再生產,即每年從收益中扣除菌棒成本外,其余資金用于下茬循環生產投入,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再分紅”指給貧困戶首次60%利潤分配后,剩余40%的部分按各方占比再分紅。
“三保底再分紅”利益分配和帶貧機制,激發了貧困戶種植香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祁家廟鎮推出“扶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四跟進”產業扶貧方式,采用“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的“四位一體”運行模式,建立“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三方利益”聯結共同體機制。
祁家廟鎮將東西部協作資金185萬元,建成食用菌日光溫室16座,引導貧困戶與村集體、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以渭源縣祁家廟田園生態農業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生產基地為依托,蘭州智晟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建設祁家廟食用菌產業項目種植示范基地。
田園生態合作社依托產業扶貧政策支持,利用東西部協作及國扶辦定點幫扶等扶貧資金750萬元,建成占地75畝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三處,食用菌種植培育大棚73個。自籌資金560萬元,建成日生產兩萬棒的菌棒加工車間。帶動祁家廟轄區213戶貧困戶種植香菇,戶均年收入達到1.9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該合作社一年僅給務工人員支出工資,就達一百多萬元,帶動了周邊村民就近務工。短短幾年,田園生態合作社不但注冊了“智晟農業”商標,還完成香菇、平菇及木耳鮮貨(干貨)綠色農產品認證。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00萬元。
補短板 增大產業收益
到2020年,祁家廟鎮食用菌基地初具規模,73座大棚連片,出菇菌棒袋達60萬袋,并建有兩個大型冷庫。
閆愷寧介紹,一個菌棒袋,可以出菇六茬。現在棚內的菌棒袋,有出菇三茬的,也有四茬的,已出菇260萬噸,平均售價每噸1萬元。尚未出菇約150噸。截至目前,國扶辦定點幫扶祁家廟鎮食用菌項目惠及瓦樓村、官路村、煙霧溝村、金家坪村、郭家山村等123戶貧困戶,戶均毛收入2.1萬元。
6月18日,在田園生態合作社冷庫門口,王五生正在往車上裝鮮菇。他說這里的花菇品相好,在蘭州銷售不錯,每兩天就要從蘭州來渭源一趟,每次拉鮮菇4000斤。焦勝接過話茬說,“西安客商天天打電話催問鮮菇,銷售不愁,市場上香菇十分緊缺。”
“我們鎮種植的香菇因品質優良,深受市場青睞,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平均每斤5元,銷往蘭州、成都、西寧、新疆等地。”閆愷寧說,河南、福建等地客商慕名來鎮,建立香菇烘烤車間,將鮮菇烘干后發往全國各地銷售。
焦勝對“補短板”充滿信心,下一步合作社要再投入1500萬元,興建100座大棚,擴建食用菌基地;建設有機肥車間,回收廢棄菌棒,處理后變有機肥料;依托渭源縣食用菌產銷研一體化項目,在祁家溝及石家營光伏點擬建成羊肚菌種植基地;對食用菌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祁家廟鎮正在謀劃一個多層次搭配、多環節相扣、多梯次循環、多層次增值、多效益統一的產業鏈體系,構成食物鏈和生態鏈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帶動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和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