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木耳科技、木耳產業、木耳文化統籌起來,過去木耳產業是柞水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今后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4月20日,在陜西柞水召開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木耳 大產業”重要指示一周年座談會暨柞水木耳產業振興2021科技之春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表示。
“今天的柞水木耳,在物聯網大棚生長,在無菌室里滅菌,用無人值守機器人裝袋,步入了智能時代。手機成為‘新農具’,電商成為‘新農活’,數據成為‘新農資’,一條從生產到銷售的木耳產業鏈被各項科技成果賦能,‘小木耳’長成了‘大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指出,未來,將以鄉村振興為重點,重新定義在柞水的木耳科技的服務內容,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發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智能、植保、機械、深加工等方面的優勢,為柞水木耳品牌和產品深加工做出貢獻,助力“小木耳,大產業”,為鄉村振興再建新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表示,今后要圍繞總書記“小木耳,大產業”重要指示精神,秉承“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的思想,通過多種形式推動指示精神落地落實,努力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進一步著力柞水,實現科技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下一步陜西省科技廳將聚焦科技支撐引領,指導柞水編制‘十四五’縣域科技創新規劃,把木耳產業作為全縣的首位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大木耳菌種研發支持力度;全面布局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推動科技資源向縣域集聚;持續培育科技型龍頭企業,開展廢棄菌包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研究,支持綠色生產。”陜西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楊世宏指出。
科技部自2012年開始定點扶貧柞水縣,圍繞柞水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將木耳產業作為科技扶貧的重要著力點,通過選派干部、實施項目、引進人才、搭建平臺,為木耳產業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柞水縣于2020年2月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胡益鋒指出,去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小木耳,大產業”重要指示后,科技部黨組第一時間響應,按照“四不摘”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貫徹落實措施。組建由李玉院士和吳清平院士領銜的“柞水木耳產業創新發展科技助力團”,推介新技術新產品。與中國食用菌協會共同召開“科技助力柞水木耳創新發展推進會”,組織科技龍頭企業到柞水對接洽談,定向采購或共同開發柞水木耳資源。舉辦“科技強產業、電商促增收”培訓,為扶貧產業插上“電商翅膀”。
“科技部將繼續堅持‘凡是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不斷集聚更多創新資源,實施科技幫扶項目、搭建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創新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支持柞水縣創新驅動發展,用柞水縣生動的創新實踐譜寫科技支撐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的新篇章。”胡益鋒表示。
本次座談會由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聯合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中國食用菌協會、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共柞水縣委、柞水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由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孫傳范主持。活動期間還舉辦了“柞水木耳產業創新發展科技助力團”建言獻策、《木耳產業標準化發展柞水共識》發布以及木耳電商銷售帶頭人培訓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