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萬物生輝。日前,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林下仿野生木耳種植基地里,十幾個工人正忙著采摘新年第一批木耳,現場一派勞動繁忙景象。
“大家摘菌子的時候小心點,不要破壞剛長出來的小芽,過幾天它就長大了,到時候又可以摘去賣。”巫亮村黨支部書記邰勝國一邊對采菌的村民們說著,一邊也在采摘木耳。
“就在家門口干活,木耳打得多就賺得多,我這幾天,每天都能拿到100元左右,從初六到現在,我已經得了1000多元了。”61歲的巫亮村村民李保耶樂呵呵地說道。
據了解,巫亮村林下仿野生木耳種植項目采取“黨支部+龍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方式建設,由省科技廳幫扶,投入資金520萬元,量化到貧困戶323戶,入股合作社發展產業,資產歸集體所有。
按照“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模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壯大集體經濟。2020年共種植菌棒400多萬棒,采摘銷售100多萬斤,發放務工報酬200多萬元。
而該基地利用林下濕度大、林地流轉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的優勢,種出的木耳生長周期長、品質好、競爭力強,種植木耳的同時山林也得到有效保護。 劍河縣岑松鎮一直將食用菌種植作為實施產業扶貧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為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種菌生金好路子,有效助力脫貧攻堅和保護環境的同時,將土地利用最大化,真正做到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目前,該鎮以巫亮、灣根等村為重點,發展林下仿野生木耳種植,以南岑村為重點,發展大棚羊肚菌種植,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產業”、“黨支部+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農業增質增效,農民增收增富,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