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湖北隨縣萬和鎮剛剛擴建的2000平方米倉庫里,90后隨縣小伙子吳帥正指導著工人們進行香菇分級。“不同個頭、品相的香菇分類進行包裝,定價。散香菇是做香菇醬和肉包子的好材料。”吳帥告訴記者,現場忙碌著20多名操作工人,“分揀、包裝、打包的工人,一個月的收入能達到3000-4000元。”
4月到8月,吳帥和妻子曹方在拼多多上賣出了60萬斤香菇,成為該平臺上的香菇全國“銷冠”,名副其實的“香菇王”。
如今,他和家人決定將重心從北京轉移到家鄉隨縣。
30年香菇家族生意“火出圈”
這對湖北隨縣萬和鎮的90后小夫妻,生長在“中國香菇之鄉”——隨州。
四年前,吳帥和家人開始在北京錦繡大地市場賣香菇。“線下主要做批發,貨從隨州拖到北京,再由北京中轉發全國。房租和物流成本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吳帥介紹,在北京,一個300多平方米的倉庫,一年的租金就得60多萬元,他和妻子、姐姐、姐夫擠在80平方米的租房里,月租也得5000多元。一車6噸的香菇從隨州拉到北京,光物流成本就要花4000多元,攤到一斤香菇上,物流成本要5毛。危機中也有機會閃現。疫情期間,吳帥5年前開啟的拼多多店鋪,生意日漸飄紅。“解封”后,銷售更直線上升。他們決定留在家鄉試試看。
之前,吳帥擔心家鄉物流不便,電商基礎薄弱。事實證明,這幾個月,吳帥的店鋪做到了日銷4000單左右。最長的一次,曹方連續直播了16個小時。
因為節省了拉貨往返北京的物流成本,直接從原產地發貨,時效與北京幾乎同頻,省內次日到,省外第三天送到,人工成本也降低了一半。節省的成本惠及終端,以好品質,價格比其他商家便宜一兩元的優勢,吳帥的香菇迅速賣爆。鄉鎮將其作為電商基地的龍頭企業,形成示范效應。鄉鎮的年輕人紛紛向吳帥取經,當地一下子涌現了15家隨縣香菇的拼多多商家。更欣慰的是,“兩個孩子不用分隔兩地,都在家鄉的一個幼兒園上學啦!”
“隨縣香菇約50%走出口,產品遠銷東南亞、美國、歐盟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5億多美元,居全省之首、全國前列。”隨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嚴清明介紹,在拼多多的帶動下,香菇約30%從線上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國內增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