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在康縣碾壩鎮青崗壩村的黑木耳生產基地,一排排白色的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上面密密麻麻長滿了黝黑的“小耳朵”,一朵朵鮮嫩的黑木耳長勢旺盛、肥厚光亮,黑木耳和白色的菌棒形成鮮明對比,場景十分壯觀。
今年以來,青崗壩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村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黑木耳生產基地為平臺,把就業創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創新利益聯結方式,采取“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依托云霧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富民興民新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種植袋料黑木耳,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務工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今年初,該合作社投資11萬多元,發展種植黑木耳4萬袋,由于注重科學栽培、管理,木耳獲得了好收成,目前已采摘三茬,收獲木耳3600多斤,帶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貧困人口67人,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近打工掙錢,戶均增收3000多元,走出了一條黑木耳產業綠色發展之路。
在發展木耳產業過程中,村黨支部一班人和黨員們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宣講扶貧政策,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等幫扶措施,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家有增收渠道,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事可干,經過持續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村民們的思想從“等靠要”轉變為“我要致富”,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談到今后的打算時,今年39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崔曉玉信心十足地說:“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是促進穩定增收的途徑之一,我們將繼續帶領村民做大做強黑木耳特色種植產業,讓老百姓嘗到增收的甜頭,讓黑木耳成為當地群眾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鄉村振興的希望產業、持續長久的富民產業,通過發展黑木耳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