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展示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的實施效果,促進“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高效生產新技術的傳播與交流,2020年8月11日,“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高效生產新技術觀摩培訓會在新鄭市舉行。
會議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食用菌協會主辦。從機器拌料,裝袋到菇房管理出菇……4、5天的時間,鮮嫩可愛的蘑菇就見面啦!11號上午,大家分別觀摩了鄭州市久鑫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鄭州市鼎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平菇、雙孢菇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小麥秸稈加上牛糞或雞糞,再配以水、石灰等輔料,經過二次發酵過程,就變成了栽培雙孢蘑菇的優質原料。每平方米80公斤培養料,就可以生產出10-15公斤的新鮮的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條件下產量可達20-25公斤。”
在鼎育農業的雙孢菇菇房,河南省“四優四化”食用菌專項首席專家康源春舉例說。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各級政府對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有機肥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類農業廢棄物資源包括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越來越重視。菌渣用途很多,可以用作再次種菇的原料、用于育苗基質、用于飼料、制作發酵床、生產沼氣和有機燃料、生物活性物質提取等等,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制作有機肥。菌渣有機肥作為一種化學肥料替代品,是極具潛力的生物肥料。通過自然堆制發酵和發酵隧道發酵,可以生產出質量可靠的菌渣有機肥。
在鄭州久鑫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與會人員再次見識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循環發展樣板。
據了解,有機肥的首要條件是有機質含量高于40%,對于食用菌菌渣來說,大部分遠高于這一指標。數據顯示,河南省食用菌總產量530.43萬噸,理論上產生菌渣近800萬噸。2018年河南省平菇鮮菇產量突破100萬噸關口,達到111萬噸,平菇生產大省地位進一步穩固。但是平菇生產的粗放、簡易、專業化水平低、單體小等問題一直被業內人士詬病,平菇菌渣處理不及時、不徹底也成為許多產區主管部門擔憂的問題。
從2018年開始,河南省“四優四化”食用菌專項就針對平菇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技術集成研究和創新技術成果示范。
“適度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規?;剑苿由a方式轉型升級,生產方式向標準化、工業化邁進。通過推廣工廠化生產的現代模式,實現了傳統特色農業的延伸和提升,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通過本次新鄭市現場觀摩會將得到強化。”康源春表示。11日下午,會議還專門進行了技術培訓。河南省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總站寧曉峰、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康源春、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袁瑞奇、安陽市農科院郭海增、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聶勝委、孔維威、河南中瑞制冷科技李銘、鄭州久鑫食用菌種植孫偉增分別做技術分享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