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地里面這個白色的是菌核,它是由栽培種撒到地里面后大概15天左右,形成的菌絲,然后我們到20天左右放上營養袋,營養袋放上一周以后,逐漸逐漸產生菌核。” 1月21日,在小海鎮松棵村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基地負責人湯亞敏介紹羊肚菌的生產過程。
在另一邊,村民們忙著擺放營養袋、蓋地膜,基地里呈現一片熱鬧繁忙的場景。
據威寧鴻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湯亞敏介紹,食用羊肚菌是每年11月-12月開始種植到下一年的4月份左右完成采收。因為威寧獨特的高原氣候,非常適合羊肚菌的種植。
“威寧的溫度是最適宜種植羊肚菌的,因為在出菇期4月份左右的時候,威寧的平均的氣溫在15°左右,晝夜溫差大,能刺激羊肚菌生長,從而品相好,口感好。”
據悉,該基地是由恒大集團援建,占地面積200畝,共268個大棚,公司一期基地投資約300萬元,其產量和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
湯亞敏說:“今年預計鮮菇的產量在60000萬斤左右,干菇應該在6000斤左右,市場價按零售價干菇就是800-1000元一斤,所以收入是很可觀的。”
同時,食用羊肚菌種植勞動強度低,適合中老年就業,解決了周邊貧困戶務工問題,提高貧困群眾經濟收入。
“以前我們在外面打工,但是照顧不了家里,現在又是農閑時候,每天還有80塊錢的工錢,還是現在好。”小海鎮松棵村村民張滿滿高興說道。
基地不但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老百姓每畝地有800元的流轉費,同時還能參與一定的分紅,達到帶動老百姓發展致富的目的。
“在這邊用工主要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他們也很積極。在分紅這塊,我們拿出公司年度純利潤的15%,作為老百姓的分紅。”湯亞敏介紹。
該公司通過和收購商簽訂協議進行統一收購,售往昆明、上海等地,在食用羊肚菌在4月份采摘收購完后,大棚內則開始種植葉菜和辣椒,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其產值也得到相應提高。
據了解,羊肚菌具有倒茬輪作、蔬菜大棚、林下、果園等多種方式套種的優勢,所以是一個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產業爭資源的“五不爭”朝陽產業。脫貧攻堅中,小海鎮將大力推廣和扶持羊肚菌種植,帶動貧困戶及當地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