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之前
靈壽恐怕也沒人會想到種植食用菌
會成為這里的特色主導產業
南菇北移戰略還未提出的時候
靈壽人就開始了種植食用菌的嘗試
靈壽食用菌發展史
1984——2005
白金針菇
1984年
石家莊長城研究所劉華敏所長開班培訓食用菌的種植技術,靈壽人第一次接觸食用菌
1985年
靈壽鎮少數人開始試種白金針菇
1987年
靈壽鎮開始大規模種植白金針菇
990年
靈壽縣內種植人數迅速增多,自此進入了十幾年的白金針菇輝煌期
2005年左右
白金針菇開始工廠化生產,種植白金針菇的農戶逐年減少,現靈壽縣內已無種植白金針菇的農戶
2010
秀珍菇
2010年狗臺鄉、北洼鄉、南營鄉、陳莊鎮等鄉鎮最早開始種植,雖然發展較晚,但現在已發展成為縣內最主要的種植品種之一
2005——2006
雞腿菇
北洼鄉、三圣院鄉最早開始種植
黃金針菇
靈壽鎮、狗臺鄉、青同鎮等地最早開始種植,因極好管理、市場需求量大等,黃金針菇現已是縣內種植面積最大的食用菌品種之一
白靈菇
慈峪鎮、燕川鄉、塔上鎮、北洼鄉等地最早開始種植,曾是本地種植面積較大的 食用菌之一,后因市場需求等原因種植面積略有減少
香菇
狗臺鄉南朱樂村最早開始種植,因香菇對溫度、濕度的要求較高,縣內種植農戶已不多
茶樹菇
狗臺鄉南朱樂村最早開始種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靈壽縣食用菌種植已成為該縣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已達680萬平方米,分布在10個鄉鎮的95個行政村,食用菌種植戶8000余人,年產量11萬噸,產值7億多元,純收入3.5億多元,成為京津冀地區的“蘑菇之鄉”。
近年來,靈壽縣委、縣政府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利用這一形勢,按照現代農業園區的理念,建設了“萬畝食用菌產業園”,并與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推廣食用菌栽培新技術、新品種。
靈壽恐怕也沒人會想到種植食用菌
會成為這里的特色主導產業
南菇北移戰略還未提出的時候
靈壽人就開始了種植食用菌的嘗試
靈壽食用菌發展史
1984——2005
白金針菇
1984年
石家莊長城研究所劉華敏所長開班培訓食用菌的種植技術,靈壽人第一次接觸食用菌
1985年
靈壽鎮少數人開始試種白金針菇
1987年
靈壽鎮開始大規模種植白金針菇
990年
靈壽縣內種植人數迅速增多,自此進入了十幾年的白金針菇輝煌期
2005年左右
白金針菇開始工廠化生產,種植白金針菇的農戶逐年減少,現靈壽縣內已無種植白金針菇的農戶
2010
秀珍菇
2010年狗臺鄉、北洼鄉、南營鄉、陳莊鎮等鄉鎮最早開始種植,雖然發展較晚,但現在已發展成為縣內最主要的種植品種之一
2005——2006
雞腿菇
北洼鄉、三圣院鄉最早開始種植
黃金針菇
靈壽鎮、狗臺鄉、青同鎮等地最早開始種植,因極好管理、市場需求量大等,黃金針菇現已是縣內種植面積最大的食用菌品種之一
白靈菇
慈峪鎮、燕川鄉、塔上鎮、北洼鄉等地最早開始種植,曾是本地種植面積較大的 食用菌之一,后因市場需求等原因種植面積略有減少
香菇
狗臺鄉南朱樂村最早開始種植,因香菇對溫度、濕度的要求較高,縣內種植農戶已不多
茶樹菇
狗臺鄉南朱樂村最早開始種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靈壽縣食用菌種植已成為該縣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已達680萬平方米,分布在10個鄉鎮的95個行政村,食用菌種植戶8000余人,年產量11萬噸,產值7億多元,純收入3.5億多元,成為京津冀地區的“蘑菇之鄉”。
近年來,靈壽縣委、縣政府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利用這一形勢,按照現代農業園區的理念,建設了“萬畝食用菌產業園”,并與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推廣食用菌栽培新技術、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