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隨州市香菇產業發展中,龍頭企業起著引領作用,創造著產業發展的傳奇。
從提籃小賣,到“買全國、賣世界”;從人工篩選到智能機器人分揀;從單一出口干菇原料,到香菇醬、香菇濃縮汁、調味香菇等深加工產品,近兩年來,我市香菇系列產品更加多元,產業鏈條更加完備。香菇企業通過轉型升級發展,向精深加工要效益,攀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人工時代到智能時代
12月2日,隨縣經濟開發區聯豐(隨州)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高精度香菇智能精選設備即將投入使用。“這是我們與華中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的‘AI智能分揀機器人’。每條生產線運行時只需1個人照看,相比傳統人工分揀可節省八成左右的人力。”聯豐公司總經理魏維凱介紹說。
隨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前幾年,隨州市香菇以干菇出口為主,分揀需要大量的人力,對工人的熟練程度要求較高,用工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個難題。這兩年,隨州市引導香菇加工企業進行技改升級,聯豐公司、裕國公司等香菇龍頭企業紛紛上馬香菇智能分揀設備,既解放了人力,也有效解決了人工分揀香菇品質難以把控的問題。
在聯豐公司看到,“AI智能分揀機器人”裝載了攝像頭、傳感器等,人工上料后,設備可自動識別傳送帶上香菇的大小、形狀、花紋,以及是否附著有異物,機械手自動“抓取”不同規格的香菇;料倉即將裝滿前,烘干設備自動啟動預熱,整個過程“無縫銜接”。“香菇出口對殘留物檢測非常嚴格,過去人工分揀,一些附著在香菇表面微小的薄膜難以發現;采用智能分揀設備,能精準識別殘留在香菇表面1平方毫米大小的薄膜。”魏維凱說。
隨州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科負責人表示,隨州香菇生產從人工時代進入智能時代,是企業應對市場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一次重要創新。
從原料式干香菇到多元化深加工
位于隨州高新區的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精選的干香菇、干辣椒、筍干等原材料加工配比后,經電磁炒鍋翻炒,加工成為不同口味的香菇醬產品。在該公司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單體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隨州地區最大的車間已經落成。
從出口干香菇原料,到出口香菇醬產品,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品源公司調整發展思路。2016年,該公司在隨州率先組建食品研發團隊開發香菇醬產品,并成為全省首家香菇醬出口企業。“市場供不應求,預計今年香菇醬出口可突破7000萬美元。”品源公司董事長羅圓說,“相對出口干菇原料,香菇醬產品毛利更高。公司還將依托科研院校建設研發中心,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開發香菇多糖、氨基酸等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做大做強精深加工。”
在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香菇濃縮汁、調味香菇等深加工產品。今年上半年,裕國公司將高新區基地的原水果罐頭加工生產線進行改造,自主研發了調味香菇及香菇濃縮汁等香菇深加工技術。該公司董事長雷于國介紹,香菇濃縮汁作為香菇的有效提取物,可用來生產醬油、火鍋底料,也可作為面食湯底,還可用來提取香菇多糖,應用廣泛。向市場要潛力,向精深加工要效益,面對市場變化,隨州市眾多香菇企業“二次創業”、轉型升級發展,進軍香菇精深加工領域,開發出香菇脆、香菇醬、香菇罐頭、香菇濃縮汁等產品,隨州香菇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多元。位于曾都區的湖北原木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廣水市的湖北山之珍科技有限公司和隨縣的寶珠峰食品公司等香菇企業,紛紛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出香菇醬、香菇罐頭等香菇即食食品,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從單一供貨到全產業鏈發展
從出口香菇原材料,到香菇深加工產品、香菇機械,再到香菇工業游,近兩年來,在隨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以品質隨州建設為引領,推動隨州香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隨州香菇產業從最初單一的香菇原料出口型,向科技研發、示范種植、精深加工、工業旅游等領域拓展,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壯大。
在裕國公司隨縣基地,一批批武漢、襄陽、荊州等地的游客,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公司的生產車間、香菇體驗種植館等“景點”,了解香菇種植、加工、檢測、營養等知識,品嘗香菇脆等香菇即食食品,感受了香菇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2017年,裕國公司在隨州市率先投資建設香菇工業旅游項目,建設游客接待中心、產品展示中心、香菇文化主題餐廳、香菇種植體驗館等配套設備,日均接待游客300人次以上。“發展香菇工業游,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既豐富了隨州旅游文化,也實現了工廠效益的最大化。”雷于國說。
在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長崗鎮,隨州常盛食品有限公司借勢當地旅游業發展,計劃投資建設香菇種植基地旅游度假區,發展香菇采摘體驗生態農業,目前已建成90多個養菇大棚及相關配套設施。
采訪中了解到,隨州市一些企業大力開展產品研發,針對市場需求開發出袋料香菇自動裝袋、扎袋等機械設備,一個個“香菇車間”在隨州田間地頭興起,全市香菇種植逐步向工廠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目前,全市形成了菌種繁育、香菇機械、香菇種植、香菇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條,有菌種生產企業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業180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產業鏈總產值達300億元,出口創匯6億多美元,打造出了一個食用菌產業“航母”。
從提籃小賣,到“買全國、賣世界”;從人工篩選到智能機器人分揀;從單一出口干菇原料,到香菇醬、香菇濃縮汁、調味香菇等深加工產品,近兩年來,我市香菇系列產品更加多元,產業鏈條更加完備。香菇企業通過轉型升級發展,向精深加工要效益,攀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人工時代到智能時代
12月2日,隨縣經濟開發區聯豐(隨州)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高精度香菇智能精選設備即將投入使用。“這是我們與華中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的‘AI智能分揀機器人’。每條生產線運行時只需1個人照看,相比傳統人工分揀可節省八成左右的人力。”聯豐公司總經理魏維凱介紹說。
隨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前幾年,隨州市香菇以干菇出口為主,分揀需要大量的人力,對工人的熟練程度要求較高,用工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個難題。這兩年,隨州市引導香菇加工企業進行技改升級,聯豐公司、裕國公司等香菇龍頭企業紛紛上馬香菇智能分揀設備,既解放了人力,也有效解決了人工分揀香菇品質難以把控的問題。
在聯豐公司看到,“AI智能分揀機器人”裝載了攝像頭、傳感器等,人工上料后,設備可自動識別傳送帶上香菇的大小、形狀、花紋,以及是否附著有異物,機械手自動“抓取”不同規格的香菇;料倉即將裝滿前,烘干設備自動啟動預熱,整個過程“無縫銜接”。“香菇出口對殘留物檢測非常嚴格,過去人工分揀,一些附著在香菇表面微小的薄膜難以發現;采用智能分揀設備,能精準識別殘留在香菇表面1平方毫米大小的薄膜。”魏維凱說。
隨州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科負責人表示,隨州香菇生產從人工時代進入智能時代,是企業應對市場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一次重要創新。
從原料式干香菇到多元化深加工
位于隨州高新區的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精選的干香菇、干辣椒、筍干等原材料加工配比后,經電磁炒鍋翻炒,加工成為不同口味的香菇醬產品。在該公司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單體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隨州地區最大的車間已經落成。
從出口干香菇原料,到出口香菇醬產品,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品源公司調整發展思路。2016年,該公司在隨州率先組建食品研發團隊開發香菇醬產品,并成為全省首家香菇醬出口企業。“市場供不應求,預計今年香菇醬出口可突破7000萬美元。”品源公司董事長羅圓說,“相對出口干菇原料,香菇醬產品毛利更高。公司還將依托科研院校建設研發中心,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開發香菇多糖、氨基酸等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做大做強精深加工。”
在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香菇濃縮汁、調味香菇等深加工產品。今年上半年,裕國公司將高新區基地的原水果罐頭加工生產線進行改造,自主研發了調味香菇及香菇濃縮汁等香菇深加工技術。該公司董事長雷于國介紹,香菇濃縮汁作為香菇的有效提取物,可用來生產醬油、火鍋底料,也可作為面食湯底,還可用來提取香菇多糖,應用廣泛。向市場要潛力,向精深加工要效益,面對市場變化,隨州市眾多香菇企業“二次創業”、轉型升級發展,進軍香菇精深加工領域,開發出香菇脆、香菇醬、香菇罐頭、香菇濃縮汁等產品,隨州香菇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多元。位于曾都區的湖北原木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廣水市的湖北山之珍科技有限公司和隨縣的寶珠峰食品公司等香菇企業,紛紛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出香菇醬、香菇罐頭等香菇即食食品,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從單一供貨到全產業鏈發展
從出口香菇原材料,到香菇深加工產品、香菇機械,再到香菇工業游,近兩年來,在隨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以品質隨州建設為引領,推動隨州香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隨州香菇產業從最初單一的香菇原料出口型,向科技研發、示范種植、精深加工、工業旅游等領域拓展,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壯大。
在裕國公司隨縣基地,一批批武漢、襄陽、荊州等地的游客,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公司的生產車間、香菇體驗種植館等“景點”,了解香菇種植、加工、檢測、營養等知識,品嘗香菇脆等香菇即食食品,感受了香菇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2017年,裕國公司在隨州市率先投資建設香菇工業旅游項目,建設游客接待中心、產品展示中心、香菇文化主題餐廳、香菇種植體驗館等配套設備,日均接待游客300人次以上。“發展香菇工業游,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既豐富了隨州旅游文化,也實現了工廠效益的最大化。”雷于國說。
在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長崗鎮,隨州常盛食品有限公司借勢當地旅游業發展,計劃投資建設香菇種植基地旅游度假區,發展香菇采摘體驗生態農業,目前已建成90多個養菇大棚及相關配套設施。
采訪中了解到,隨州市一些企業大力開展產品研發,針對市場需求開發出袋料香菇自動裝袋、扎袋等機械設備,一個個“香菇車間”在隨州田間地頭興起,全市香菇種植逐步向工廠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目前,全市形成了菌種繁育、香菇機械、香菇種植、香菇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條,有菌種生產企業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業180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產業鏈總產值達300億元,出口創匯6億多美元,打造出了一個食用菌產業“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