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19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食用菌企業現場觀摩活動”在安龍縣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展商、參會企業代表等近三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通過此次活動,代表們全面了解安龍食用菌產品開發、采收、深加工及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等情況。

觀摩團首先來到了安龍縣眾鑫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菌棒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井然有序的制作菌棒,一派繁忙景象。據眾鑫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的三條菌棒生產線年產菌棒1500萬棒,食用菌種植直接帶動320戶農戶增收,其中貧困戶150戶。

走進貴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熟練地給香菇剪菇柄,經過處理后的香菇將被送往該公司的VF技術果蔬脆片加工生產線做成景地公司自主研發的“香菇脆寶”產品。
據了解,景地公司目前已建成年加工5000噸鮮品的香菇脆寶生產線,實現年加工鮮菇3000噸,生產成品脆寶400噸,產值達4400萬。通過對基地原材料收購、加工,既增加了種植戶和基地收入,也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企業農戶雙獲利,除此,深加工生產線的建設還增加了300多個就業崗位。

隨后,觀摩代表來到了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基地,一根根菌棒排列有序,食用菌長勢良好。“我們選擇菌種要結合市場,市場需要什么菌種我們就研發什么。”福順三友公司總經理趙愷介紹,“我們的菌種主要是銷往西南地區,五省一市甚至包括湖北,我們現在務工的人員有100多人,貧困戶有80多人,以后我們的就業人數要在300人左右,大概帶動一千到兩千個家庭實現增收。”

一路上,觀摩代表邊看邊交流,并聽取各觀摩點企業負責人關于產業發展情況介紹,紛紛對安龍食用菌全產業鏈裂變發展表示贊嘆。
“安龍縣目前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已經處于先進地位了,無論是研發、加工還是帶動貧困戶上都作出了優異的成績,觀摩下來,我們都看到了安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力,未來他們肯定會越來越好。”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姜淑霞對安龍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據了解,安龍縣通過不斷實踐和發展,實現了食用菌產業種植面積1.7萬畝,大棚達10200余個,有規劃園區建成菌棒(袋)加工廠55700平方米,目前全縣食用菌菌棒生產加工企業已達19家,產值不斷突破,產能不斷擴大、產業鏈不斷完善。
2019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以“產業裂變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為主題,歷時4天,除大會開幕式、巡展外,還先后舉行了安龍食用菌成果展示活動啟動儀式、2019全國食用菌栽培技術座談會、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以及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能力培訓班開班儀式、中日韓食用菌產業發展座談會 、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招商推介會暨簽約儀式、貴州省菌種菌材和綠色發展座談會、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安龍縣食用菌生產技術標準推廣會、食用菌企業現場觀摩活動等多項主體活動,同期還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香菇產業分會成立會議,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度工作總結會。
本次大會共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以及韓國、日本、津巴布韋等國近600名食用菌行業參會代表和展商代表參會,以及貴州省各州縣300余名黨政系統領導與會。會期舉行的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達39個,簽約總金額32.128億元,其中現場簽約項目20個,簽約總金額19.258億元。大會同期展覽面積超過6000平米,安排163個國際標準展位,分設了食用菌機械設備專區、菌種及菌需物資專區、菌類食品專區及貴州省食用菌產業革命成果展專區、安龍專區,152家參展單位集中展示了食用菌全產業鏈2000余項新技術、新產品。
此次大會旨在促進食用菌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交流、交易與合作,探索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明確當前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向,為貴州、黔西南、安龍縣食用菌發展開創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