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黔江區圍繞“到2022年,全區食用菌實現總產量2億斤,實現總產值20億元;建成食用菌市級龍頭企業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菌種生產基地和科研中心,重慶市最大的羊肚菌和食用菌優質示范基地和食用菌加工中心及銷售集散地”的工作目標,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取得明顯成效。
品種多樣化和種植規模化初具雛形。區域內現有規模化種植的品種有羊肚菌、香菇、木耳、平菇、猴頭菇等10余種,2018年全區食用菌種植基地面積達到床栽面積1萬多畝,菌棒5千萬棒,實現產值近2億元。建成了以水田為中心的羊肚菌示范產業園一個,帶動了五里鄉、阿蓬江鎮、金洞鄉、蓬東鄉、石會鎮、沙壩鄉等26個鄉鎮建成標準化設施大棚3100畝,共發展羊肚菌種植戶69戶,其中10畝以上大戶18戶;建成了以水市鄉和五里鄉為中心的高山(海拔900米以上)香菇示范產業基地2個,帶動16個鄉鎮發展香菇產業(夏菇);建設中重慶市黔江區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食用菌產業項目將建成1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大棚,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的示范工程,直接帶動402戶貧困戶,1497人實現產業脫貧。
產業基礎條件初步具備。目前,全區現有羊肚菌菌種場4家,生產總規模80萬袋/年;香菇菌種場2家生產總規模200萬棒/年,在建香菇菌種場1家,設計規模800萬棒/年。在科技支撐體系方面,與重慶市農科院、西南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擬建武陵山食用菌技術研究中心。
產業效益初步顯現。2017年以來,黔江區羊肚菌規模化種植平均畝產達到150斤,鮮菌單價80元/斤,實現畝產值1萬元以上。同時,羊肚菌加工出口取得國家生產認證和出口認證,打通了黔江羊肚菌出口渠道。香菇產業主要選擇在海拔900米以上的高海拔區域,實現了反季節生產,價格提高了40%。
種植技術實現突破,種植模式多樣。全區采取了“菌 稻”(五里)、“菌 菜”(水田)、“菌 瓜果”(石會)、“菌 桑 姜”(金溪)等多種模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展產業,“菌 N”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了后茬作物的生產成本,減輕了面源污染,培肥了土壤,提高了農產品安全級別和品質。
品牌效應和扶貧效果更加凸顯。2018年成功舉辦了“黔江羊肚菌采摘節暨扶貧公益活動”,活動通過“以購代扶,愛心助農”的形式共為金溪籌集扶貧發展基金12.25萬元,借助活動,宣傳了黔江羊肚菌的品牌,通過市衛生幫扶集團和市農委等機關食堂的認購,黔江羊肚菌成為了市級一些單位食堂菜品。同時結合了金溪鎮當地農戶搭配銷售其他農產品,培養了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實現了扶貧方式從“輸血”向“造血”功能的轉變,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助力黔江扶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