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風景、摘木耳、吃山珍、樂休閑”。 6月9日,龍江森工集團綏陽林業局第三屆黑木耳采摘節暨美麗林場康養游在雙橋子林場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1.5萬人,慕名前來體驗全國黑木耳之鄉的魅力。在木耳采摘區,一朵朵黑油油的木耳,像一顆顆黑色的珍珠,煞是喜人。游客手提籃筐,在樂享雙橋風光的同時,親身體驗采摘木耳的樂趣。
據介紹,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打造富有綏陽林區特色的木耳生態文化,除了采摘體驗外,還推出了演出、拔河、登山、美食、親子游、書畫攝影展等一系列特色活動,看的,聽的,玩的,樂的,吃的,一應俱全。森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椿平接受采訪時說,當前,森工集團正處在改革的攻堅期和轉型的關鍵期,既有重大的根本性的體制、機制變革,又有功能定位的新轉變。綏陽林業局生態資源富集、山水風光秀麗、區位優勢良好,舉辦黑木耳采摘節暨美麗林場康養游活動,充分體現了綏陽局發展“兩山經濟”的決心和智慧,在收獲口碑的同時,也為森林生態食品、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振興發展賦能。

黑木耳被綏陽人贊譽為“黑牡丹”。如今,每年都會有1.73億袋“黑牡丹”開放于綠水青山間。這個上世紀80年代就研究推廣黑木耳種植的老林業局,把黑木耳打造成了閃亮的綏陽名片。從椴栽到地栽到現在的棚室吊袋,從大朵木耳到小孔木耳到茶葉耳,從過去的小作坊生產,到現在的菌種自主研發、菌包工廠化生產、產品精深加工、電商平臺銷售,在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歷程中,飽含著綏陽黨員干部、職工群眾的智慧和汗水。
“穩量、提質、增效”。2012年以來,綏陽林業局吊袋木耳大棚發展到 2800座;19個集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工廠式生產、鏈條化服務的菌包廠帶動了全局菌包業的發展;成立了9個黑木耳合作社,引導職工“賣好第一秤”,由種的好向賣的好轉變;高品質、純綠色、無污染的木耳走進了國宴;打造了黑龍江省確定的全森工唯一一家“互聯網+農業(黑木耳)”高標準示范樣板基地;去年黑木耳干品收獲總量1700萬斤,銷售額5.6億元,純利潤3.5億元,木耳從業人員1.6萬人。

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如今,全局22個林場(所)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主打項目、特色產業。林間牛羊壯,花叢蜜蜂飛,架上雞鵝跳,圈里黑豬肥,水中魚兒躍,遍地木耳美……綏陽林業局林下經濟項目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據介紹,“黑木耳采摘節”已成功舉辦三屆,雙橋子林場已打造成可提供休閑、康養、娛樂、就餐、住宿等服務的國家3A旅游景點,同時帶動了職工群眾發展民宿和農家樂。木耳采摘節以耳為媒、以耳會友,推進觀光旅游和特色產業發展,開辟了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打響了綏陽林區生態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