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縣老屯鄉交通便利,氣候溫和濕潤,境內高山、盆地、河谷縱橫交錯,農業發展條件優越。在脫貧攻堅戰中,老屯鄉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小小食用菌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重要引擎。
5月20日,記者來到臺江縣老屯鄉秀珍菇產業基地,放眼望去,廠房內一排排菌袋擺放得整整齊齊,一朵朵秀珍菇和平菇破袋而出,仿佛支起一把把小傘。一排排菌棒像一堵堵白色的墻,筆直而整齊地延伸開去。
位于老屯鄉長灘村的秀珍菇產業基地上,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制種、搬運菌包、采菇等。
該秀珍菇基地由臺江縣創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秀珍菇產業化發展。項目規劃占地面積200畝,分三期投資,總投資2億元,一期投資6000萬元。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投資平臺,“化整為零,集中投入”的方式由政府主導、企業負責、地方監督,實現對合作社“包成”“包掙”“報銷”。
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片整齊劃一的廠房,但廠內乾坤卻讓許多從事過農業生產的人都感到新奇:基地采用業內最先進的工廠化食用菌種植設施;實現了全自動化控制,高溫高壓滅菌,百級凈化車間自動流水線接種,恒溫恒濕培養房養菌出菇房全程控制育菇環境。
“在整個生產流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化肥、農藥、添加劑,完全按照有機食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公司負責人劉建青說,區別于傳統的種植方式,用現代機械化的方式種出來的秀珍菇、平菇幾乎不受氣候環境影響,品質也更穩定,有市場優勢。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大約4000萬元的建設項目。”劉建青介紹說,老屯鄉秀珍菇產業項目覆蓋了老屯鄉6個貧困村,基地建設可直接解決農村貧困戶剩余勞動力200個以上,實現每個農民工就業工資收入6萬元以上,產業帶動貧困戶670戶。
“目前,公司有40多名工人,其中30多人是本地人。工人在基地上班,根據工種的不同,每天可以拿到80元—120元不等的工資,平均下來普通工人每月可以賺兩三千元,技術工工資更高,每個月有四千多元。”劉建青說。
今年46歲的吳碧英是老屯村村民,在基地負責對發完秀珍菇的菌棒進行掃菌工作。“這些發完秀珍菇的菌棒要在我們這個生產車間進行掃菌,之后被粉碎,再重新用來做平菇的菌棒,我們一人一天能對500—600包菌棒掃菌,一天能掙80元。在這里上班,離家近,能顧到家人。”吳碧英對這份在家門口上班賺錢的工作感到滿意。
“工廠化生產一年四季恒溫,一天都不會落下出菇。一年四季,不管是從出菇的品質上還是產量上都能保證。”公司生產廠長杜希輝告訴記者,這些食用菌生產周期短,利潤空間大,一批秀珍菇菌棒可出菇二茬,平菇菌棒可出菇多次,菌棒從開始出菇到結束整個周期大約為兩個月。在經過裝包、殺菌消毒、育種、進出菇車間后,秀珍菇出菇往往需要15天,平菇需要10天。
“我們在全國都有銷售點,基地出產的秀珍菇和平菇是完全不愁銷路的,以后量大了,我們將往成都、重慶、北京等大城市供應,一般走批發路徑,算下來是平菇3.5元一斤、秀珍菇6元一斤賣出去。”杜希輝說。
臺江縣老屯鄉秀珍菇產業一期項目今年1月試投產,日產菌棒達到3萬棒。今年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1600余萬元,實現利潤400余萬元。產業正常運營后,每年生產菌棒1000萬棒,其中秀珍菇670萬棒、平菇330萬棒。年生產食用菌8610噸,其中秀珍菇2010噸、平菇6600噸,總收入5580萬元,實現利潤750萬元。
當問及未來的發展時,劉建青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繼續發展食用菌及設施農業項目,打造全國最大的平菇工廠化種植基地,帶領鄉親走出一條脫貧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