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霞作報告
“產業必須升級,不升級沒有出路,產業升級需要全方位變革。”4月20日上午,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在2019第四屆全國羊肚菌大會“羊肚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就食用菌產業科技創新與提檔升級作了報告。

會議現場
產業發展增速減緩 尋求利潤空間成難點
據了解,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早已成為繼菜、糧、果、油后第5大種植業,據中國食用菌協會調查,2017年食用菌總產值達到3712萬噸,占全球總量的80%左右,從業人數超過2000萬。其中,產量達百萬噸以上的地區主要集中于河南、福建、山東、黑龍江、河北、吉林、江蘇、四川、陜西、江西、湖北、遼寧12個省份。產值達50萬噸以上的主要集中于廣西、湖南、浙江、廣東、云南、安徽、貴州、內蒙古8個省份自治區。在產業效益和發展狀況方面,比較效益下降了1:3-5,減至1:1.1-1.2,產業發展增速減至3.21%。據張首席介紹,2017年食用菌原產品總產值為2721.92億元,但加工品卻不到350萬噸,占比不到10%。
“效益、規模、種類選擇、社會變化、生態環境建設要求,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等問題困擾著食用菌從業者。”張首席在報告中指出。在效益困擾方面,她指出供求關系失衡,市場時空差異巨大,以平菇為例,11-12月份價格約為0.8元/千克,而在7-8月之間價格則漲至18元/千克;就空間而言,各地區間價格差異也非常大,同一時間在聊城平菇價格為0.8-1元/千克,在泰安為5-6元/千克,在南寧為7-10元/千克。現場,她也拋出了幾點疑問,在種類選擇上到底選哪種好?目前大宗種類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現階段市場空間如何?小宗珍稀種類市場容量信息之后,市場容量有限,如何解決市場問題?同時,城鎮化、空心村、勞動力缺乏、技能型勞動力的缺乏、就業觀念和意愿的變化,煤改電(氣)、有機肥廠建設的限制下菌渣無出路、菇棚改造,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在諸多條件下如何尋求利潤空間是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早已成為繼菜、糧、果、油后第5大種植業,據中國食用菌協會調查,2017年食用菌總產值達到3712萬噸,占全球總量的80%左右,從業人數超過2000萬。其中,產量達百萬噸以上的地區主要集中于河南、福建、山東、黑龍江、河北、吉林、江蘇、四川、陜西、江西、湖北、遼寧12個省份。產值達50萬噸以上的主要集中于廣西、湖南、浙江、廣東、云南、安徽、貴州、內蒙古8個省份自治區。在產業效益和發展狀況方面,比較效益下降了1:3-5,減至1:1.1-1.2,產業發展增速減至3.21%。據張首席介紹,2017年食用菌原產品總產值為2721.92億元,但加工品卻不到350萬噸,占比不到10%。
“效益、規模、種類選擇、社會變化、生態環境建設要求,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等問題困擾著食用菌從業者。”張首席在報告中指出。在效益困擾方面,她指出供求關系失衡,市場時空差異巨大,以平菇為例,11-12月份價格約為0.8元/千克,而在7-8月之間價格則漲至18元/千克;就空間而言,各地區間價格差異也非常大,同一時間在聊城平菇價格為0.8-1元/千克,在泰安為5-6元/千克,在南寧為7-10元/千克。現場,她也拋出了幾點疑問,在種類選擇上到底選哪種好?目前大宗種類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現階段市場空間如何?小宗珍稀種類市場容量信息之后,市場容量有限,如何解決市場問題?同時,城鎮化、空心村、勞動力缺乏、技能型勞動力的缺乏、就業觀念和意愿的變化,煤改電(氣)、有機肥廠建設的限制下菌渣無出路、菇棚改造,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在諸多條件下如何尋求利潤空間是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會議現場
食用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張首席在報告中多次強調,食用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別無選擇,唯有創新,而科技創新是核心。談及產業形態,則需要合理性內涵,產業結構上整體布局多樣性、結構變動依賴性、主體質量基礎性、生產活動持續性,產業鏈要做到完整、價值比例合理。
產業結構合理性體現在種類、時空分布、產品類型上;產業布局合理性體現在合理的鮮品銷售半徑和價格;產業鏈條完整性體現在專業化分工、各環節至善至美、各環節利益分配合理;產業規模要適度,信息透明,讓無限擴張成為不可能;產業效益穩定體現為規模穩定,規模增長轉變為提質增效;專業化產業鏈則囊括了品種、菌種、基質、機械、裝備、建筑、環控、貯藏、物流、加工、銷售、服務;生產行為要由過去的粗放型轉變為精致型,泛生產化轉變為專業化。
報告中,張首席還闡述了產業升級與科技之間的聯系。她介紹到生產方式即謀得社會生活所需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產業技術是技術演化到產業層面的存在形態,不是單一的技術。張首席還引用美國技術哲學家卡爾米切姆觀點:產業技術擁有發明、設計、制造和使用四個環節。而在中國往往只注意了使用和制造,設計和發明卻被忽視。中國的遠德玉教授作了更詳細的解釋,即技術構想、技術發明、設計技術和生產技術。技術構想經客觀化、物質化,表現形態為生產技術,技術在不斷展開中完成其形態轉變,完成知識產業化,作為知識的技術在嵌入產業系統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物化,結構、功能和內涵被賦予了產業的規定性。
在創新方面,張首席從五個方向進行了闡述,其一,需要向自動化、專業化、設施化方向發展,應用顛覆性工程技術,實施集約專業化制棒,分散出菇管理,設施升級、設施專業化,最終實現操作輕簡化機械化。其二,適用技術的串聯,優化集成。這主要是指食用菌的育種、菌種、基質、制棒、栽培管理、出菇采收、保鮮物流、加工八個方面。其三,技術的區域化,要以市場為先導,設施、季節、品種、栽培技術、采收物流各環節都要為市場服務。其四,需要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與多樣化技術,做到多樣化市場與育種目標的多樣化,而非一味地追求高產。 例如根據色澤、形態、口感、風味開發商品性狀多樣化品種,根據鮮銷、干制、加工、即采即食、工廠化、廣適性、耐高溫、抗凍性等特性開發專用型品種,根據不同區域消費偏好、不同烹調習慣、不同生產環境條件開發區域型品種,根據高含量活性成分品種研發保健專用型品種。其五,栽培多元化技術,如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物聯網+的工廠化技術,適用技術的系列優化集成的專業化,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的設施化,適用于珍稀種類,特殊用途的小型生產技術以滿足多元化市場,以及適用于旅游、休閑、采收的產業融合方式。
最后,張首席再次強調,產業必須升級,不升級沒有出路,產業升級需要全方位變革,需要全產業鏈技術系統支撐,而觀念更新是關鍵,技術支撐是核心。
據悉,2019第四屆全國羊肚菌大會于19-21日在陜西榆林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榆林市人民政府、易菇網主辦,由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政府、榆林市農業農村局、榆林市農墾服務總站、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羊肚菌產業分會共同承辦,由榆林市榆陽區農業農村局、榆林市榆陽區農墾總公司、榆林市馬合農場、榆林市科學技術協會、榆林市農墾農業技術服務站、榆林市餐飲業商會、榆林市科技信息協會、中國菌物學會食用菌專業委員會、中國菌物學會食用菌采后與加工產業分會、陜西省食藥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由武漢菌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本次大會首次在北方舉行,對羊肚菌的消費升級、區域化栽培模式的推進,特別是南、北從業者的交流與合作將起到推動作用,是我國羊肚菌產業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盛會。
張首席在報告中多次強調,食用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別無選擇,唯有創新,而科技創新是核心。談及產業形態,則需要合理性內涵,產業結構上整體布局多樣性、結構變動依賴性、主體質量基礎性、生產活動持續性,產業鏈要做到完整、價值比例合理。
產業結構合理性體現在種類、時空分布、產品類型上;產業布局合理性體現在合理的鮮品銷售半徑和價格;產業鏈條完整性體現在專業化分工、各環節至善至美、各環節利益分配合理;產業規模要適度,信息透明,讓無限擴張成為不可能;產業效益穩定體現為規模穩定,規模增長轉變為提質增效;專業化產業鏈則囊括了品種、菌種、基質、機械、裝備、建筑、環控、貯藏、物流、加工、銷售、服務;生產行為要由過去的粗放型轉變為精致型,泛生產化轉變為專業化。
報告中,張首席還闡述了產業升級與科技之間的聯系。她介紹到生產方式即謀得社會生活所需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產業技術是技術演化到產業層面的存在形態,不是單一的技術。張首席還引用美國技術哲學家卡爾米切姆觀點:產業技術擁有發明、設計、制造和使用四個環節。而在中國往往只注意了使用和制造,設計和發明卻被忽視。中國的遠德玉教授作了更詳細的解釋,即技術構想、技術發明、設計技術和生產技術。技術構想經客觀化、物質化,表現形態為生產技術,技術在不斷展開中完成其形態轉變,完成知識產業化,作為知識的技術在嵌入產業系統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物化,結構、功能和內涵被賦予了產業的規定性。
在創新方面,張首席從五個方向進行了闡述,其一,需要向自動化、專業化、設施化方向發展,應用顛覆性工程技術,實施集約專業化制棒,分散出菇管理,設施升級、設施專業化,最終實現操作輕簡化機械化。其二,適用技術的串聯,優化集成。這主要是指食用菌的育種、菌種、基質、制棒、栽培管理、出菇采收、保鮮物流、加工八個方面。其三,技術的區域化,要以市場為先導,設施、季節、品種、栽培技術、采收物流各環節都要為市場服務。其四,需要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與多樣化技術,做到多樣化市場與育種目標的多樣化,而非一味地追求高產。 例如根據色澤、形態、口感、風味開發商品性狀多樣化品種,根據鮮銷、干制、加工、即采即食、工廠化、廣適性、耐高溫、抗凍性等特性開發專用型品種,根據不同區域消費偏好、不同烹調習慣、不同生產環境條件開發區域型品種,根據高含量活性成分品種研發保健專用型品種。其五,栽培多元化技術,如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物聯網+的工廠化技術,適用技術的系列優化集成的專業化,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的設施化,適用于珍稀種類,特殊用途的小型生產技術以滿足多元化市場,以及適用于旅游、休閑、采收的產業融合方式。
最后,張首席再次強調,產業必須升級,不升級沒有出路,產業升級需要全方位變革,需要全產業鏈技術系統支撐,而觀念更新是關鍵,技術支撐是核心。
據悉,2019第四屆全國羊肚菌大會于19-21日在陜西榆林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榆林市人民政府、易菇網主辦,由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政府、榆林市農業農村局、榆林市農墾服務總站、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羊肚菌產業分會共同承辦,由榆林市榆陽區農業農村局、榆林市榆陽區農墾總公司、榆林市馬合農場、榆林市科學技術協會、榆林市農墾農業技術服務站、榆林市餐飲業商會、榆林市科技信息協會、中國菌物學會食用菌專業委員會、中國菌物學會食用菌采后與加工產業分會、陜西省食藥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由武漢菌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本次大會首次在北方舉行,對羊肚菌的消費升級、區域化栽培模式的推進,特別是南、北從業者的交流與合作將起到推動作用,是我國羊肚菌產業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