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中國食用菌產業異軍突起,我國在食用菌新品種栽培、產品產量和出口量上都成為了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繼糧食、油料、果品和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種植產業。
食用菌產業具有循環、高效、生態的特點,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我國食用菌產量每年都在持續增長,產業鏈條也隨之進一步延伸,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鄉村之聲獨家專訪農業首席科學家訪談特別報道《現代農業促振興》,邀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研究員 張金霞,就當今食用菌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如何?目前食用菌種植和產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食用菌算不算綠色產品?生產中會用到農藥嗎等熱門話題進行解答!
今日大咖

張金霞,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三級崗位杰出人才,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主任,中國農科院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概況
提問:
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張金霞:
第一、高效生產技術的集成,優化與示范。第二、新型栽培基質的產業化技術。第三、病蟲害的無害化的防控。第四、產后的保鮮和加工的專業化技術。這四大塊是我們體系最主要的工作內容。
中國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很快,它都要用原料的。我們用的原料最主要的就是農林的廢棄物,農業的秸稈皮殼,林業的樹枝、樹杈、木楔、小木塊。可是這些資源也都是有限的。特別是農業上的廢棄物——秸稈皮殼,它從理論上都可以種蘑菇,都能產生經濟效益。
我們過去只用了棉籽殼、棉花秸、玉米秸。我們養蠶的時候把桑葉都采下來了。桑樹杈干嘛去?這就是我們研究的新型基質,桑樹杈子也是木頭。我們機械設備必須要配上,為什么我們這里還有機械設備這個崗位呢?主要是在新型基質里頭!把它粉碎,它的物理性狀、大小顆粒度、長度細度等,這就是一門學問。并不是簡單弄碎就行。
提問:
您怎么看食用菌加工產業?
張金霞:
我倒認為蘑菇走主食廚房加工很好。配好了半成品,現在起名叫主食廚房。你拿回來這一盤往鍋里一放,呼嚕呼嚕就出來,你啥都不用加。
食用菌與蔬菜與水果都不同,我們也要研發適合于食用菌保鮮和運輸的技術和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隨著我們工作節奏的加快,食用菌需要加工技術。我們把它分為一般的簡單加工和深加工兩部分,還有少部分是作為保健品的原料進行加工。食用菌加工的產品是豐富多樣的,比如說香菇脆、香菇海苔,我們在市場上都能見到。食用菌還可以強化到主食里面去,香菇掛面、香菇面條,還有用各類蘑菇、各類食用菌做的調味品。煲湯料也有各種風味的,有用雙孢蘑菇的、也有用香菇做原料的,還有用銀耳做的。
提問:
在您看來,目前食用菌種植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張金霞:
一定要規模適度,提高生產者的整體的科學素養,打好最關鍵的基礎。去年我們在離北京算近的一個大產區調研,過去他們啥都找便宜點,用蘑菇無性繁殖,時間一長菌種會退化。我說按我們的理念和經驗,從提高菌種質量上做。半年之后,菇農就反饋:“我種了這么多年香菇,沒有出過這么好。”提高了25%的產量,可是你成本什么都一樣,占人力成本、物力成本、時間成本都是一樣的。
提問:
食用菌算是綠色產品嗎?會用到農藥嗎?
張金霞:
食用菌的病蟲害比我們栽培的蔬菜、水果都少很多,可是它也不是完全沒有。因為我們栽培的食用菌,絕大多數是不用土壤的,而且通過高壓滅菌。通過高壓滅菌,里面的有害的微生物病、蟲害都被殺死了。可是我們拿到自然環境、拿到菇棚里面,不是完全無菌、完全沒有外來生物的,所以它也會有一定的病蟲害發生。
病蟲害的發生,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栽培設施的改進和完善,還有我們栽培管理整個過程當中的嚴格控制來達到。化學防控是到最后實在沒有辦法的一個辦法。化學防控,我們也都是要在把菇全部采收之后,才能夠對整個菇棚進行病蟲害防控的。對食用菌來說也有適合用的藥物和用量的問題。
提問:
您可以給種植戶一些小貼士嗎?
張金霞:
如果您想種蘑菇,或者是您已經種了多年的蘑菇,我建議您這幾方面要多花一點心思。第一、蘑菇的品質一定要比過去更高,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到了品質與價格很相關年代了;第二,栽培上要精細管理;第三、采后您一定要有冷藏條件,這樣能夠確保您的產品到貨架上的時候還很新鮮、很漂亮,很受消費者喜歡。
我是建議您一定要有新觀念、包括對市場的理解、對市場需求的認識,也包括食用菌種植的科學技術和新的方法。您掌握了這兩頭,一頭是市場的需求,一頭是新的技術,那您一定就能種好各種食用菌。能夠出好產品,那么能夠有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