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食用菌享譽全國的康縣,近年來,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全縣貧困戶脫貧致富最直接、最便捷、最高效的富民產業,鼓勵農戶大力發展栽培黑木耳、香菇、天麻、豬苓、猴頭菇、竹蓀等食(藥)用菌。2018年全縣食用菌年總產量超過5000噸,總產值突破2億元。天麻(藥用菌)1.46萬畝,產量3.74萬噸,產值1.65億元。有24村265戶貧困戶通過發展食用菌實現產業獎補收入301.8萬元,戶均收入1.14萬元。
該縣把食用菌新品種引進培育作為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大力引進食用菌新品種,通過試驗示范,培育適合當地栽培的當家品種在全縣進行推廣。2018年引進食用菌新品種4類15個品種,通過試驗選出了2類5個當家品種,推廣面積達到450畝,其中貧困戶發展面積300畝。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條件,積極探索創新食用菌栽培模式,在迷壩鄉成功探索了“黨建+合作社+貧困戶”,在岸門口成功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并在全縣進行推廣。通過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增加了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今年貧困戶發展食用菌較上年增長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