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近年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大許寨鎮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堅持“綠色+特色”的發展思路,將食用菌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讓小農戶融入大產業,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強化黨建引領,建立“雙綁”機制。大許寨鎮將食用菌產業發展作為2023年度重點項目,先后成立食用菌產業發展辦公室、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和黨支部,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全面建立。積極探索“庭院經濟”新路徑,在群眾院內投放蘑菇小屋,由龍頭企業負責提供菌棒、技術培訓、菌菇銷售,有效降低農戶種植門檻和風險,合作社負責組織發動群眾、發菌棒、收產品,并與群眾簽訂種植合同,采用“訂單種植”模式,保障群眾利益。
著力要素保障,夯實產業基礎。大許寨鎮還通過整合鄉村振興銜接項目資金、社會資金投入、合作社自籌資金、信貸部門支持等方式,投入7000余萬元,完成食用菌產業園建設,現建設有食用菌保鮮庫15棟、智能化出菇大棚60棟、普通出菇大棚36棟,制袋車間、實驗室、液體菌種室、菌種培養室等12000平米,自動化菌種制袋生產線兩條。
堅持技術賦能,提升發展效益。大許寨鎮在保持傳統食用菌品種基礎上,大力發展金耳、黑皮雞樅菌、羊肚菌、紅托竹蓀等高端食用菌品種種植。為培育新品種金耳菌,園區特意從福建古田高薪聘請了金耳液體菌種創始人楊武彪現場指導金耳菌的種植工作,并選育出金耳新品種2個,建設標準化金耳栽培基地105畝,全面提升了金耳產業發展水平。同時,該鎮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定期舉辦新型職業農民食用菌培訓班,加強食用菌新品種引進、篩選和適應性栽培技術推廣應用。
目前,大許寨鎮食用菌主要種植有金耳、黑皮雞樅菌、羊肚菌、豬肚菌、紅托竹蓀等8個品種。在鎮政府的引導下,通過“政府+企業+電商+農戶”的產業助農模式,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供銷經濟鏈,充分利用現代物流網絡平臺,積極與各地大型農貿市場合作,生產的食用菌遠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年發展周邊縣市種植戶500多戶,推廣種植面積1000余畝,吸引在外務工返鄉人員就業800多人,每年帶動周邊村民種植金耳菌增加收入達3000萬元左右,有力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下一步,大許寨鎮將以食用菌產業為核心,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打造食用菌發展‘產、供、加、銷’全產業鏈,逐漸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發展格局,促進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實現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太康縣大許寨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