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百姓安。
近年來,康縣周家壩鎮把“三個共同”促振興作為建設“五美康縣”的有力抓手,緊緊圍繞“共同發展、共同提高、共同致富”的創建內容,探索“一二三”工作機制,著力破解制約鄉村發展的難題,輻射帶動全鎮各村加快鄉村振興步伐,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著力繪就村強民富人和的鄉村新畫卷。
夯實一個堡壘,打牢鄉村治理“基礎”
“雨后出行這么順暢,多虧了鎮上的黨員干部及時帶領我們清理路面上的淤泥、落石這些雜物。”康縣周家壩鎮村民告訴記者。
不止汛期,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周家壩鎮一直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鄉村治理全過程,建立“村黨支部+網格(村民小組)+黨員聯系戶”組織體系,黨員干部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積極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的“三亮”活動,增強黨員主體意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動員帶領廣大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活動和化解矛盾糾紛等工作,全面夯實基層戰斗堡壘。
同時,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引導農戶主動參與房屋修繕、圈廁改造、庭院美化和村莊公益性設施建設。
實施“小菜園工程”,通過村“兩委”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在房前屋后、村莊空地種植蔬菜,打造小菜園,營造“三季有花、四時有景、花木盈枝、果蔬飄香”的環境。
完善網格化管理措施,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按照“1+1+N”(1個村民小組、1名網格員、N戶群眾)的方式,開展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持續推行環境衛生“紅黑榜”“門前五包”等長效管理機制,完善積分獎勵措施,調動群眾參與村莊建設管理的熱情。
截至目前,康縣周家壩鎮創建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0戶、縣級“美麗庭院”“最美家庭”各兩戶,陰灣村評為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村。
推廣“二聯”制度,激發鄉村治理“動能”
漫步在周家壩鎮的鄉間小道,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面,房前屋后花紅柳綠、生機勃勃。
一直以來,周家壩鎮堅持網格化和積分獎懲聯動,健全完善《村民行為規范清單》,明確環境衛生、家和睦鄰、公益奉獻、遵紀守法“四美”標準,細化加減分項,積分“一月一評”。
“有了獎勵機制,村民的積極性更高了。”周家壩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美麗鄉村,產業為基。走進周家壩鎮,放眼望去,田地里、山坡上、道路邊,金黃燦爛的萬壽菊競相綻放,長勢喜人,農戶們在花海來回穿梭,有序地將萬壽菊采摘、裝袋、裝車……
近年來,周家壩鎮堅持完善產業聯農帶農機制,采取“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關聯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從產業發展中受益。
2023年,發展袋料香菇20萬袋,吸納鄰近村內閑置群眾以勞力入股從事香菇采摘和加工,幫助群眾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建設以核桃、花椒產業為引領,以果蔬、生態畜牧、中藥材、食用菌產業為支撐,以手工掛面產業為特色的鄉村產業體系,全鎮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2024年,發展小雜糧4700畝、高粱550畝、老品種大豆1500畝、萬壽菊300畝。結合撂荒地整治,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種植小雜糧100多畝。
建立“三鄰”模式,提升鄉村治理“品質”
“西溝村通村路部分路面塌陷,不止影響出行,還有安全隱患。”近日,周家壩鎮西溝村部分村民到群眾說事室反映情況,希望修補塌陷路段。
“收到,立即上報處理。”收到村民訴求后,村民事直說委員會將其列為橙色加急事項,及時組織召開民事直說委員會會議研究辦理,上報鎮政府,鎮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到現場研究解決辦法,組織對塌陷路段進行路面修補,目前全部完工。
近年來,周家壩鎮建設“鄰里驛站”,打造微陣地。以村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建設集便民服務、文明公益等功能于一體的“鄰里驛站”,結合推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組織農戶在“鄰里驛站”議事、學習、宣講等,全面收集社情民意,及時“說事、議事、評事、辦事”。
組建“鄰里幫手”,凝聚微力量。以“結對幫扶·愛心甘肅”行動為契機,與特困供養對象深入開展“一對一”結對關愛;推選村社干部、優秀黨員、鄉賢能人擔任“鄰管家”,每名“鄰管家”負責5—10戶農戶;對貧弱群體及時提供“鄰里服務”,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推行“鄰里服務”,提升微效能。打造“黨旗映村社、服務百姓家”的“鄰里服務”品牌;實施鎮文化站及24個村文化設施維修項目,培育“周末小課堂”等志愿服務項目,成立16個志愿服務窗口,注冊志愿者400余名,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600余場次,“一約五會”榮獲康縣學雷鋒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從山水美到村居美,從環境美到生活美,一幅集綠水青山、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周家壩鎮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