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涼意漸濃。這是香菇采摘上市的時節,在河南省西峽縣雙龍鎮陳坪村香菇標準化種植基地,一排排香菇長勢旺盛,剛采摘下的香菇裝箱待發。
“我家租種了4個大棚、7000袋菌棒,按當前的行情,今年凈收入兩三萬不成問題,一家4口人的脫貧也有了指望!”10月8日,說起種植香菇帶來的收益,菇農王海露出欣喜的笑容。據了解,去年西峽香菇及制品出口4萬噸,貨值6.53億美元,單品出口占河南省農產品出口貨值的1/4,不負“西峽香菇甲天下”的美譽。
種植流程接軌“國際標準”
“以前分散種植,產量不高,質量更無法保證;自從推行‘基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工廠化生產’的生產模式,產量、質量、銷量都上去了,經濟效益實現了翻番。”在雙龍鎮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伏牛山百菌園總經理杜廣義告訴記者。
按照“公司+基地+標準化+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西峽縣每年投入資金2000萬元用于香菇標準化技術、服務、管理及獎懲,建立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對入駐基地的每個香菇大棚獎勵500元,實行統一基地規劃、統一原輔材料、統一菌種供應、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加工銷售的“五統一”。
西峽縣把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作為富民“一號工程”和“一村一品”的領銜工程,建立了15個香菇專業鄉鎮,“一村一品”香菇專業村110個,還注冊了“西峽香菇”商標,與30多家獲得自主進出口權的企業建立了西峽香菇標準化產銷聯合體。

香菇生產線
品牌戰略叩開“國際市場”
每天清晨,雙龍香菇交易市場人頭攢頭、人聲鼎沸,從全國各地而來進行干菇交易的商販絡繹不絕。建設國際化的香菇交易、集散中心,是西峽延伸香菇產業鏈條的“大手筆”。雙龍香菇市場和丁河香菇市場年交易額達15億元,而西峽香菇城年加工香菇達10萬噸,出口創匯3億美元。
2008年8月,河南省第一家縣級檢驗檢疫辦事機構——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峽辦事處掛牌成立,建立起全國第一個檢驗檢疫部門作為承擔和保證單位的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真正實現西峽香菇“買全國、賣全球”。

客商鐘情西峽香菇產品
延伸鏈條打造“國際菇城”
香菇醬、香菇罐頭、香菇脆片、手撕香菇、香菇醬油、香菇菌湯、香菇粉......在西峽,一批又一批的食品加工企業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茁壯成長。“賣菇腿兒,不如賣香菇醬;賣原菇,不如賣菇脆;銷國內,不如出口……”家家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晉東亮說。這個成立僅十年的企業,年產值已達5億元。
依托沿鸛河百公里香菇長廊,西峽已實現生產、銷售、加工、出口的“一體化”。仲景大廚房、家家寶、綠潤達、等一大批龍頭農業產業化企業相繼落戶西峽香菇城,每年可就地加工香菇8000噸,年產值9億元。
目前,該縣香菇總產量突破20萬噸、產值20億元,綜合效益突破60億元,全縣有20萬農民從事香菇種植、加工和購銷,農民純收入的60%來自香菇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