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牡丹江,景色怡人。走進寧安市黑木耳種植基地,映入眼簾都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木耳袋,一眼望不到邊界,場景十分壯觀。“2017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43億袋(塊),總產量218萬噸(鮮品)、產值122億元、拉動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我市食用菌產量約占全省65%、全國6%,在全國地(市)級城市中繼續名列前茅。”
“牡丹江黑木耳”是怎樣叫響的?農民是怎樣富起來的?如何保持黑木耳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力?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聚集了大量國內行業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針對黑木耳產業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突出問題,提出富有遠見卓識的標本兼治之策,研討黑木耳產業的創新發展之路,促進牡丹江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抓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
“木耳質量好,才能賣得好。”在位于東寧市綏陽鎮的一家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智能溫室大棚里,剛采摘下來的黑木耳已被烘干成指甲大小。該公司負責人說,黑木耳一年一般只能種植兩茬,公司利用智能溫室栽培技術,智能控制濕度、溫度,可12個月不間斷生產。“我們自己進口木屑,已經形成菌包生產加工、智能溫室栽培、黑木耳精深加工一條龍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目前大多銷往俄羅斯、韓國等地,每斤能賣到120元。”
牡丹江市專家表示,目前,牡丹江市部分黑木耳種植基地分工細化,基本實現流水線種植,收集原材料、拌料、接菌、制作菌筐等都有專人來做,客戶認知度較高。
“近年來,我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黑木耳生產標準化、集約化、科技化、工廠化、品牌化和組織化‘六化’戰略。”該專家說,當前主要的任務之一是狠抓質量,在種植上堅持標準化,扶持一批規模企業,從源頭上保證質量,增強黑木耳市場競爭力。
做大品牌促優勢轉勝勢
什么是品牌戰略?就是將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以獲取差別利潤與價值的企業經營戰略。參加本屆大會的食用菌專家、科研機構、企業代表所見略同:要想實現食用菌產業擴大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是必由之路。
“國家級黑木耳展會在牡丹江成功舉辦多屆,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展會,這些都進一步提升了牡丹江食用菌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我市食用菌產業實現新一輪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牡丹江市供銷合作社副主任梅靜一說,目前,牡丹江市擁有“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國食用菌之城”、“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等諸多食用菌城市品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加快發展黑木耳產業,就要強化品牌建設和產品認證,讓品牌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梅靜一說,下一步,我市將借鑒此次大會的經驗,繼續加大品牌開發和整合力度,進一步培育東寧“雨潤”,海林“威虎山”、“北味”、“森寶源”,林口“巖手”,穆棱“龍穆耳”,綏芬河“維多寶”等為主體的國內外知名食用菌品牌,促進產業優勢轉化為勝勢。
發展“互聯網+”“種得好”更要“賣得好”
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廣大菌農和企業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銷售模式,而是采用電子商務的方式組織市場推廣和銷售,市場份額逐年擴大,在食用菌流通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截至目前,牡丹江市網絡營銷規模較大的食用菌企業達到20多戶,實現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東寧黑木耳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為全面整合全國黑木耳市場資源,提升牡丹江市黑木耳品牌知名度,開辟了全新的渠道。牡丹江市從事食用菌經銷的經紀人已近4000人,年經銷額100多億元,在開發市場和帶動基地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要想進一步開拓市場,就要不斷加強食用菌產業對外交流合作與招商引資,不斷擴大食用菌產業知名度與影響力”,此次大會上,吉林農業大學菌物科學系主任李曉為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提出建議,要通過加快實施“互聯網+”增長戰略,實現生產與營銷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產業與新模式結合,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步伐。
對此,牡丹江市專家表示,今后一個時期,牡丹江市將以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共進、線上和線下互動、以“互聯網+”為載體,努力增添食用菌產業市場營銷新動力。創新交易方式,加快發展產品連鎖經營、直銷配送、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務,培育營銷服務體系,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