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記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科研創新團隊


    【發布日期】:2018-06-12  【來源】:吉林日報
    【核心提示】:這支團隊就是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科研創新團隊。團隊的帶頭人正是我國著名植物病理學家、菌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
     
    李玉院士
      在遙遠的贊比亞,綿長的坦贊鐵路訴說著中贊兩國深厚的友誼。這個號稱“銅礦之國”的國度農業基礎薄弱,食用菌產業更是無從談起。而就在幾年前,一個來自中國東北的科研團隊讓這里的人們吃上了30多種蘑菇,因為他們的技術援助,贊比亞的食用菌產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
      這支團隊就是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科研創新團隊。團隊的帶頭人正是我國著名植物病理學家、菌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追尋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實干精神,多年來,團隊探索形成了“一株菌、一只蜂、一棵參”極具特色的研究體系,用勤奮和責任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重大研究成果,填補了一系列國內研究空白,培養了大批農業科技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信仰是一團火焰,指引著他們不斷前進。在團隊每個人心中,一份“篤志報國、愛崗敬業”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上個世紀70年代末,年輕的李玉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最后他選擇了放棄,“導師讓我留在吉林農業大學,帶頭把菌物學科發展起來,我不能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團隊68名成員中有21名是海外求學歸國人員,他們全部放棄了國外豐厚的待遇、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義無反顧回到祖國,踏踏實實地科研、教學、服務社會。
      真摯的熱愛、執著的信仰,這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秉持著這份赤子之心,團隊在吉林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難關,取得了累累碩果。團隊做好“一株菌”,成為專業領域的領跑者。他們建成了位居國內前列水平的菌類種質資源庫,保存3萬余份菌物標本。在菌物資源上,發表的黏菌占世界已知種的2/3,數量達400余種,并結束了此前尚無中國人命名新種的歷史等等;團隊做好“一只蜂”,以解決東北糧食主產區玉米、水稻及大豆等主要農作物蟲害綠色防控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為方向,研究和應用赤眼蜂防治農業害蟲等方面成果顯著,工廠化生產等相關技術研究及成果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居領先地位;團隊做好“一棵參”,以提高我國人參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吉林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目標,構建了人參有害生物安全防控和安全優質生產標準體系,先后主持制定了行業標準2個、地方標準25個并頒布實施,填補了國內無相關標準的空白。多年來,團隊承擔“863”“973”計劃等國家、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380項,累計到位科研經費2.77億元。發表SCI論文104篇,核心以上論文701篇,出版著作34部,授權發明專利42項。
      “農業大學的教師不能在黑板上種地,要走到農民中間去,投入到生產一線!”這是李玉經常說的一句話。每年三四月份,團隊成員都要深入到白山黑水的田間地頭、菇棚車間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每到這個時候,周圍的菇農似乎是過節一樣,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的是聽科技人員的一堂課。每當這時候,李玉似乎忘記了疲憊,似乎又變得年輕了,講起蘑菇種植技術是滔滔不絕。幾毛錢的菌苗種到地里就可以變成幾元錢的蘑菇,當地農民笑著說李玉是讓他們在蘑菇地里“撿鋼镚”,尊稱他為“財神爺”。多年來,團隊培訓技術骨干8000多人,輻射帶動菇農3萬余戶;累計推廣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5000多萬畝,挽回糧食損失30多億元;建立人參有害生物安全防控示范基地10個,凈增產值2.05億元。
      除了科研報國、服務社會外,團隊十分注重人才培養。李玉已年過七旬,仍然奮斗在教學第一線,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課。站立課堂,連續講課3節,這種精神感染了很多人。團隊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多專業協調發展的大植保學科布局;以植物保護為優勢,菌物學、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格局;拔尖創新型和應用創新型并進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上世紀80年代,團隊就挑起了建設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的重擔,在較短時間內設立了菌物學、菌類作物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率先在全國建立第一個應用生物科學(菌物方向)本科專業,在國內率先創建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唯一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使吉林農業大學成為了我國菌類作物教育的起點,成為了我國菌物人才培養名副其實的搖籃。近年來,團隊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兩位教師被評為國家和吉林省教學名師。
      因信仰而執著,因熱愛而眷戀。多年來,團隊以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科學家平凡而偉大的精神風貌。在黨的十九大加速“雙一流”建設,吹響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號角之際,團隊將緊密圍繞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瞄準世界植保科技前沿,加強創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努力為我國的農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宁阳县| 多伦县| 滦平县| 辰溪县| 雷山县| 泉州市| 兴文县| 龙江县| 宁明县| 宁陕县| 耒阳市| 赫章县| 饶河县| 类乌齐县| 南陵县| 天峻县| 横山县| 虞城县| 石河子市| 恩施市| 沽源县| 绥江县| 临沂市| 嵊州市| 阿坝县| 唐山市| 双柏县| 平舆县| 兰考县| 广昌县| 瑞安市| 乌鲁木齐县| 陇西县| 富平县| 保康县| 临洮县| 安溪县| 金沙县| 建昌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