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伏牛山,萬木吐綠,生機盎然。記者踏訪地處豫西南山區的西峽縣雙龍香菇市場,看到的是異常火爆的香菇交易場面:一輛輛滿載香菇的貨車、農用車、三輪車、摩托車從四面八方向這里云集;一排排整齊的香菇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分揀優質出口干菇;一箱箱印著“西峽香菇”商標的包裝箱正在裝車外運……
隨行的西峽縣食用菌生產辦公室主任陳東旭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西峽香菇從2005年開始走出國門,出口貨值由當年的300萬美元到2017年的6.53億美元,創造了12年增長217倍的奇跡,西峽香菇已經連續五年領跑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
西峽縣香菇產業發展有跡可循、逐年提升:20余年間,從椴木香菇轉變為袋料香菇,由單一的干菇發展到目前包含干菇、鮮菇、香菇醬、香菇罐頭、香菇粉等多元化產品出口,小小的香菇不僅成為該縣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更讓這個偏居一隅的山區縣打開了連接世界的大門。如今,在西峽有20萬人從事香菇生產和經營,農民人均收入近60%來自香菇產業。香菇產業也已經成為當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僅西峽縣伏牛山百菌園這一家企業,就通過托管的方式帶動、幫扶144戶貧困戶442人。
在位于該縣產業集聚區“香菇城”的西峽縣鴻洋食品公司,香菇精選車間的工人們正在生產發往俄羅斯五個貨柜的香菇罐頭,這批香菇罐頭三天內將從青島港裝船運往俄羅斯。
“我們去年的出口貨值達到了1.5億元,主要銷往韓國、俄羅斯等國家,西峽香菇的美譽度讓我們的產品暢通無阻。”鴻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峰說。2015年該公司開始在西峽從事香菇出口業務,西峽香菇享譽國際的盛譽和越來越便利的出口政策讓公司發展前景光明。
比起以前,張峰覺得現在從事出口的企業要輕松很多,單就通關手續而言,如今通過互聯網,企業信息可以實時上傳,通關手續越來簡便快捷,不用再到處跑單位找人簽字蓋章。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企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出口通道和市場,日漸頻繁的中歐班列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空間。西峽的香菇出口從原有的印度、越南、韓國、日本等市場現在逐漸開始向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拓展。“在韓國,看到當地人餐桌上擺著來自西峽的香菇,而且吃得香噴噴,我們做企業的也感到由衷的自豪,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西峽的香菇甲天下。”張峰說。
自2005年西峽第一家本土企業拿到出口的“通行證”起,香菇不僅快速成長為西峽的特色產業,產業鏈條逐步完善、拉長,也改變了西峽香菇市場被沿海客商主導的被動局面。2008年,南陽檢驗檢疫局在西峽建立了河南首個縣級檢驗檢疫辦事處,建起全國第一個檢驗檢疫部門作為承擔和保證單位的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投資6000萬元建成了集購銷、加工、分級、包裝、保鮮、儲運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雙龍香菇專業市場;投資3.2億元,在縣產業集聚區建成占地1200畝、可容納50多家企業的西峽香菇城。目前,入駐該縣的香菇加工企業108家、出口企業62家。
“十幾年前,西峽的香菇都由來自福建、浙江一帶的沿海客商收購,再由他們中轉賣向海外,他們為了利潤會盡量壓低菇農的價格。現在原料對本土企業都供不應求,很少再賣到外地了。中間環節越少,菇農的紅利就越多。”一位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最發愁的是有市場余額,但原料供應不上。
“‘一帶一路’建設給西峽香菇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質量,提高科研和創新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在國際市場上對香菇價格的話語權。”陳東旭說,下一步,西峽縣將建立服務平臺,攜手河南省農科院在食用菌領域展開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研和貿易合作。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早日實現“西峽香菇甲天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