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縣具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歷史。近年來,該縣堅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園區集聚、政策扶持、項目促動、基地建設、培訓指導等有效舉措,創新推廣了一系列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與模式,加快推進我縣食用菌產業鏈開發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7年全縣鮮菇總產量達58.2萬噸,實現產值50.3億元。
產業規劃布局科學,規模產值連年攀升
為科學布局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該縣以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中心,輻射帶動三口、百祿、堆溝港等鄉鎮,集聚發展香如、裕灌、麗沙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50余家,其中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2家、上市企業1家,輻射帶動農民成立新農財等合作社30多個,主要栽培杏鮑菇、雙孢蘑菇、金針菇、海鮮菇、秀珍菇、草菇等中高檔食用菌優良品種。2017年全縣鮮菇總產量達58.2萬噸,實現產值50.3億元,出口創匯約300萬美元;利用秸稈等農林產品下腳料120多萬噸,實現了農業廢棄物資高效循環再利用。
就業崗位逐年增加,帶動效應日趨突出
該縣食用菌生產企業多數是集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企業在原料攪拌、菌包制作、滅菌接種、養菌育菇、采收包裝等生產環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務工崗位。據統計,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及北陳集、百祿、長茂等鄉鎮的食用菌生產企業創造超1.8萬個就業崗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3.6萬元以上。以市農業龍頭企業麗莎食用菌公司為例,在培養料攪拌、裝瓶、滅菌、鮮菇采收及包裝等工序上,幫助新安鎮及新集鎮附近幾個村的200多名農村婦女實現了再就業。
注重科技研究推廣,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為豐富本地食用菌種資源,提高菌菇品質,該縣從美國Sylvan蘑菇集團公司、中國農科院等國內外知名食用菌科研院所,引進了雙孢蘑菇“A15”、杏鮑菇“日引1號”、金針菇“T021”等食用菌優良品種10多個,并重點研究和推廣了液體菌種、秸稈隧道“三次”發酵、食用菌栽培環境智能化調控等10余項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研究推介了菌渣發酵栽培雙孢蘑菇草菇等新模式3項,制定《白靈菇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等標準規程7項,通過省、市科技成果鑒定6項,核心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成果應用覆蓋面占全市適宜推廣規模的70%以上,進一步提高了本地乃至蘇北地區的食用菌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積極培育優質品牌,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灌南金針菇”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香如、裕灌等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累計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等“三品”基地認定證書80個,核準鮮菇總量130余萬噸,尤其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江蘇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香意”牌杏鮑菇,先后榮獲第十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中國工廠化食用菌十大品牌、江蘇名牌等榮譽表彰,享有較高的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該縣繼榮獲“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縣”等榮譽表彰后,2017年又先后被農業部表彰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被國家質檢總局評定為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此外,該縣還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辦法,一方面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和菇農大戶到外地學習先進的食用菌生產技術,一方面通過招才引智的方式,多次邀請江蘇省農科院宋金俤研究員等食用菌專業人才來灌南,為企業技術骨干和示范基地種植大戶授課解惑,讓食用菌這一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綠色產業繼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