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近日,順昌縣嵐下鄉路下自然村村民利用毛竹山種植的竹蓀已進入第二輪采收期。從6月中旬開始采收的第一批竹蓀,平均畝產干貨10公斤,現已基本銷售一空。目前,全村10多戶竹農種植的林下竹蓀,已經為竹山增加產出70多萬元。
順昌有林地面積達237萬畝,發展林下經濟潛力巨大。政府部門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優勢,積極向上申請項目資金扶持,發展林菌、林藥、林苗、林下養殖等林下經濟,并通過示范帶動讓廣大林農、竹農真切感受到“不砍樹也能致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4年,順昌縣在全國率先開始推廣林下竹蓀種植,從最早幾戶、十幾畝發展到現在的近20戶、200多畝,一些貧困戶因種植林下竹蓀而實現了脫貧,并由此產生了顯著的示范效應:一部分原準備外出打工的村民留下不走了;一些縣市的林業部門和竹蓀種植戶紛紛前來學習取經;全縣明年已申請種植的農戶和面積目前已達近30戶、400多畝。究其原因:一是收益高。林下竹蓀一年可采收3批,平均畝產干竹蓀15公斤,今年的市場價高達每公斤360元,預計畝產值5400元,扣除每畝1250元成本后,全縣僅林下竹蓀一項就可為農戶增收近90萬元。二是成本低。林下種植不僅省下搭建大棚的成本,還能騰出大田栽種其他農作物。三是品質佳。山上種植的竹蓀,口感與品質均比田里的好,因此價格也高出近30%。四是政策好。本縣竹蓀專家就近、全方位的指導及縣林業局給予的每畝600元補助,讓林下竹蓀種植戶們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