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位于順昌縣嵐下鄉郭城村的姬松茸種植基地中,不少身影在菇棚間忙碌著,科技特派員余祖建和種植戶張永明正在仔細觀察著每一處菌菇的生長情況。
走進菇棚,映入眼簾的是四周用毛竹整整齊齊搭建的菌床,每排菌床上都可見剛從土壤中探出頭、正在努力撐開褐色“傘”的姬松茸們,它們個個圓潤飽滿、甚是可愛。
“它們現在長得這么好,這么飽滿,都是用我們的心血澆灌的,就連發酵培育土所需要的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都是我和科技特派員余祖建一遍遍摸索出來的。”張永明邊觀察菌菇邊說道。基于嵐下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這里出產的姬松茸自然生長周期長、個頭大、營養物質豐富,產量較閩南地區相比,能增收30%左右。
在早期引進姬松茸種植時,并不如現在這般順利。培養料發酵后理化狀態不佳和病蟲害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種植戶們,嚴重影響了姬松茸的產量與質量,給種植戶們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余祖建通過查詢互聯網及大量農技書籍,設計出多種解決方案,并同種植戶一起反復試驗,不斷調整各環節種植條件。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余祖建在發酵培育土的試驗中獲得重大進展,創新使用三次發酵法。
“通過三次發酵,能夠最大程度地殺死病蟲害雜菌芽孢,改善培養料的理化性質,保障姬松茸健康成長。2015年起,我們還開展了富硒、低重金屬、高蛋白的姬松茸栽培試驗,并成功培育出極具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低鎘富硒高蛋白姬松茸’,其中富含的有機硒元素對人體有益腸健胃、抗腫瘤、改善動脈硬化等功效,被譽為‘菌中之王’。此外,在栽培物質的選擇上,我們充分利用本地野生蘆葦和禽畜糞便栽培姬松茸,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更能減少污染、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余祖建說道。
嵐下鄉種植的低鎘富硒高蛋白姬松茸經湖北省地礦局恩施實驗室檢測,含硒量達到112mg/kg以上,高于國內同類產品數倍,蛋白質含量高于普通產品2倍,重金屬鉛、鎘、貢、砷等降解達到國內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同年,富硒粉末也獲得重大進展,活性有機硒富含量達405mg/kg,是國家標準的2倍,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為了能夠增加姬松茸種植的附加收益,余祖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采用“姬松茸+水稻”輪作的模式,將培育姬松茸的土壤二次利用于種植水稻。種植的富硒大米受到市場青睞,每公斤售價達到26元,每畝水稻增值2300元。
2022年,順昌縣嵐下鄉僅郭城村就種植有低鎘富硒高蛋白姬松茸7000平方米,總產值約140萬元,種植戶戶均增收10萬元。自引進食用菌姬松茸種植以來,種植范圍已逐步擴大至洋墩、仁壽、元坑、鄭坊等多個鄉鎮,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產值超千萬元。
“作為扎根基層的一名科技特派員,走村入戶、俯下身子、躬耕田野,為鄉村振興賦能添智是我的職責所在。今后,我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為農戶提供更先進的技術指導,充分激發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活力,做靚‘科技+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帶動村民發家致富。”余祖建充滿希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