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閩北一些縣(市)食用菌生產,特別是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迅猛,成為農業的主導產業,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但在原材料供應方面應進行正確引導,否則對生態環境會造成破壞。就筆者所在的順昌縣而言,該產業也存在原材料供應的問題。
據調研統計,順昌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達46家,總投資近3億元,年生產規模8000萬袋,年產量為2.1萬噸,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億元。目前,順昌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原材料主要有:雜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玉米粉等。雜木屑主要來源于該縣和周邊縣(市),棉籽殼、玉米芯、麥皮、玉米粉為外省調入。根據所調研的加工企業提供的情況看,木屑使用量占10%,全縣木屑的用量3200噸,其中杉木木屑用量1280噸,占總量的40%;雜木木屑1920噸,占總量的60%。當地木材加工廠下腳料768噸,占總量的40%。燃料木材用量每袋菇筒平均0.03斤,全縣用量1200噸。板皮、竹頭等竹木加工下腳料600噸,占其中50%,枝椏材600噸,占50%。綜上所述,目前全縣工廠化食用菌栽培企業,雜木木屑年消耗1920噸,燃料枝椏材600噸,合計2520噸,一般雜木木屑的水分按20%來計算,相當于森林蓄積量3780立方米,消耗的森林資源與保護生態闊葉林矛盾較大,應引起高度重視。
為此建議:林業部門要認真制定速豐產林種植規劃,加大培植速豐產林的力度。積極引導食用菌企業與農戶開展股份制造林,建立工業原料林基地,選擇生物量大的速生樹種如楊樹、光皮樺等。發展種植菌草,切實落實省上有關扶持發展種植菌草的政策,擴大菌草種植項目試點,對從事種植菌草的業主,從資金、用地、菌草設施等方面給予扶持。同時要加強宣傳,引導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多使用菌草,盡可能減少雜木屑用量,促進菌草生產。另外,還可以鼓勵農民訂單種植玉米。農戶可和食用菌企業簽訂協議,既能確保食用菌企業購買玉米和玉米芯,又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