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亞作報告
易菇網訊:“種植面積分散后,產品不再集中供應,供求矛盾得以緩和,這將有利于市場價格的穩定。”3月17日,在2017第二屆全國羊肚菌大會羊肚菌栽培技術研討會上,四川德立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亞同與會代表一起探討了目前我國羊肚菌栽培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內外消費市場情況等問題?!?/div>

報告現場
羊肚菌栽培由單一的局部區域向多區域種植方向轉變
報告中,張亞談到,2012年—2014年羊肚菌的栽培區域主要集中于四川重慶一帶,而從2015年起逐漸向全國擴散。2015年川渝地區羊肚菌栽培面積達16000多畝,但由于過度宣傳擴張以及氣候性災害,15年川渝地區種植戶損失慘重,2016年川渝地區栽陪面積下降至9000畝左右。他表示,羊肚菌的栽培正由單一的局部區域向多區域種植方向變化,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建立在利用政府各項目款的基礎之上,以扶貧之名最為常見。他認為,羊肚菌的栽培面積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會波動太大,未來兩到三年內不會有較大的波動。
張亞講到,目前的栽培種植情況是對市場利好的。他表示,種植面積分散后,產品不再集中供應,這使得供求矛盾得以緩和,也有利于市場價格的穩定種植分散,有利于消費市場的拓展,促進消費,以扶貧項目為基礎的栽培面積慢慢的會被市場擠壓出去,將被依靠市場盈利下自然增長的種植面積所取代,這對行業穩健發展有積極意義。

報告現場
各地羊肚菌出菇質量差異較大
在談及各地出菇時間及質量情況時,張亞表示,云南,廣東,成都,福建地區一般自一月中旬起至三月中旬為出菇上市期,這一時間段也是市場消費最為旺盛的階段;而湖北,河南,重慶,陜西南部以及四川高海拔山區則在二月底至四月底期間開始出菇上市;三月底到五月中旬,北方等其它地區陸續出菇,如新疆,陜西北部,東北,內蒙等地。
“西南空氣濕度較大地區,升溫速度慢,雨水適中,菇型及品質較好,如四川全境地區,陜西南部,云南麗江等地區;在湖北,河南,重慶東部以及其它偏北方地區,由于空氣濕度較低,后期升溫幅度較快,很容易使羊肚菌生長畸形及肉質迅速變薄,影響品質。”他也指出了不同地區的出菇質量差異。
同時,張亞談到,羊肚菌人工栽培行業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種植板塊上,后期的“做貨”依然是技術條件之一,除四川地區外的其它地區剛剛興起栽培熱潮,對栽培熱情較大,相對缺乏采收加工的技術水準,很容易導致羊肚菌品質下降。
此外,張亞還談到了國內外消費市場的發展情況。他表示,國內市場一般在從9月起到次年4月底為消費旺季,5月到9月為消費淡季,消費主要以餐飲酒店業為主,但家庭消費有了明顯的增速。在國外市場,歐洲市場價格與國內價格相當,到港價鮮菇約為30歐元,干貨為240歐元
2017第二屆全國羊肚菌大會安排了特邀報告、主旨報告、羊肚菌栽培技術研討會、羊肚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會議、圓桌論壇、基地參觀等內容及活動,同期還舉行了湖北省食用菌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來自全國二十六個省市地區的400余名參會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此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湖北省食用菌協會主辦,由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承辦。業內主流專家云集,報告水平高,參會代表充滿熱情,會議組織服務周到,是一次專業性強、參與度高、影響面廣的行業盛會,本次會議奏響2017年食用菌行業活動華美序曲。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