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獲得的殊榮可謂實至名歸:2015年,西峽香菇及制品出口4.5萬噸,貨值6.8億美元,占河南省農產品出口貨值的1/4;今年前10個月,西峽香菇出口逆勢增長,出口貨值6.1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香菇出口第一縣的桂冠。
一個內陸深山縣的小香菇,何以能暢銷國際大市場?
數年前,西峽就緊緊抓住“南菇北移”的契機,把香菇產業作為富民“一號工程”,納入縣域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規劃,推動香菇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化,傳統型向標準化,產品型向產業化,內貿型向外向化轉變。
接軌“國際標準”。“以前分散種植,產量不高,質量更無法保證。自從推行‘基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工廠化生產’模式,產量、質量、銷量都上去了,經濟效益實現了翻番。”雙龍鎮伏牛山百菌園總經理杜廣義告訴記者。該縣投資500萬元建立了食用菌科研中心,配備國內最尖端的科研設備,匯集數十名國內頂尖專家精心制定西峽香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農業投入品控制體系、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質量安全風險預警體系、質量安全誠信體系,香菇產業實現了“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出口無障礙”。
延伸產業鏈條。“賣菇腿兒,不如賣香菇醬;賣原菇,不如賣菇脆;銷國內,不如出口創匯……”晉東亮是西峽土生土長的企業家,他的香菇深加工系列產品,年產值已達5億元。依托沿鸛河百公里香菇長廊,該縣高標準打造“上接基地、中連市場、下游打造龍頭出口企業”的完整產業鏈,實現生產、銷售、加工、出口“一體化”。仲景大廚房、家家寶、綠潤達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繼落戶西峽香菇城,每年就地加工香菇8000噸,年產值達9億元。
突出多元服務。“在日本,很多人不知道中國西峽,但很多人知道西峽香菇。”從事香菇貿易的日本客商平木慎太郎說。為方便出口,西峽縣申請掛牌成立了河南省首家縣級檢驗檢疫辦事機構——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峽辦事處;同時建立技術研究、技術服務、技術督導三支“科技服務隊伍”,探索出協會擔保、種植戶聯保、信用部門授信等相結合的融資渠道,并高標準打造電子商務產業園香菇出口平臺,真正實現了西峽香菇“賣全球”。
如今的西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貨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該縣香菇年產量已突破20萬噸,產值逾20億元,綜合效益突破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