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燕山北部的河北省平泉縣,是燕山—太行山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持縣。針對“人多地少、干旱少雨”的制約,這個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全縣食用菌產量5.6億標準袋,年產值60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65%,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進平泉縣農村,食用菌大棚標準化產業園區格外顯眼。令人難以想到的是,如今這個“香飄四海”的食用菌產業,最初是一位農民憑著發家致富的闖勁在自家庭院里發起的。這位農民是現任平泉縣應用菌研究所所長梁希才。
現年59歲的梁希才從1984年開始種蘑菇。他說:“當時總想發家致富,就多次到外地參觀學習。在一次食用菌培訓班上,專家稱利用廢棄鋸末可以種蘑菇,讓我開闊了眼界,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拿出多年積蓄的1000元錢,在自家院子里種了500袋平菇和姬菇,當年就純掙500多元錢。”創業的第一桶金,讓梁希才堅定了發展食用菌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年,梁希才同村的幾個農民也跟著種起蘑菇,先后建成5個蘑菇大棚,種植5000多袋平菇。此后,他家就成了發展食用菌示范場地。
平泉縣食用菌產業服務局局長梁希晨介紹說,基于人多地少、干旱少雨始終制約著農業發展的縣情,自2004年開始,縣里加強“一業一園”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建設,將食用菌的發展從“小庭院”引向“大園區”。
據介紹,“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平泉縣本級財政用于支持食用菌產業資金達到2.4億元,拉動產業投資35億元。目前食用菌產業已經覆蓋全縣19個鄉鎮、200多個行政村,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園區達1510多個,總占地5.5萬多畝,標準化率達90%以上;全縣從事食用菌生產、原輔料、加工及產品保鮮的企業、合作社達816家。
平泉縣食用菌種植大戶高樹滿,2009年成立瀑河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目前年銷售香菇12000多噸,銷售額突破1.5億元,并在韓國成立銷售公司,年出口韓國香菇1300多噸、創匯500萬美元。公司帶動50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種植,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
平泉縣縣長曹佐金介紹說,近年來,平泉建成了國家級食用菌研發中心、河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北省食用菌加工技術工程中心等,獲得發明專利20多項,開發出蘑菇醬、食用菌菌脯、快餐等一批風味食品80多種,助推了產業鏈延伸。平泉也因此被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全國食(藥)用菌行業標準化示范縣”“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范縣”等稱號。
據介紹,近5年來,平泉縣已實現52個貧困村出列、8萬貧困人口脫貧。去年該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020元。平泉縣委、縣政府提出,力爭到2017年,讓全縣5.8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