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大部分菌種使用了河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廣的0912品種,種菇的技術創新了,菇農們的利潤高了,積極性也高了。”在河北承德平泉市臥龍鎮百家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一處基地內,10余名村民正在棚里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將香菇菌棒分揀、裝車,為來年有個好收成打下堅實基礎。合作社理事長于海超樂呵呵地說,靠著新品種,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現在已經發展到600多個食用菌大棚,吸引入駐農戶60多戶,帶動周圍農民就業180多人。
依托獨有的氣候和資源優勢,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民自發開始栽培種植,到政府支持引導,平泉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全市最具優勢特色支柱產業。但經過四十年產業發展,傳統種植規模和技術已經接近“天花板”,如何實現提質增效已經成為擺在平泉食用菌產業發展路上的“攔路虎”?平泉市經過深入調研,用科技創新破解產業發展痛點,從食用菌種植下手,在菌種生產、培育等環節不斷增加“科技味”。
2019年,平泉市建成運行河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實施了“平泉食用菌菌種保藏與維護體系”項目,以平泉主栽種類香菇為代表,進行種源維護、一級種篩選和優良個體的超低溫菌種保藏技術研發。0912香菇品種就是近兩年通過菌種保藏與維護體系進行維護的一個食用菌品種,出菇實驗表明,每標準袋能增產15%—25%,優質菇率提高了40%。用上新品種后,發菌快,產量穩定,還有一定增產,所產香菇個大肉厚、菇形圓整,受到客戶的普遍青睞。
“去年,前幾茬菇每斤都能賣到5、6元,后面再產的菇也能賣到每斤2到3元,這樣算來每萬棒菌棒能收入3萬元左右。”于海超說,香菇賣得好,農戶種植積極性高,今年合作社又新建一處基地,用地120多畝,建設香菇大棚80棟,將吸引入駐農戶19戶,至少能帶動60多名附近村民致富。
現在,“平泉食用菌菌種保藏與維護體系”項目已成為促進平泉食用菌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據了解,兩年來在平泉市推廣70萬袋優質菌種,推動全市種菇農戶實現節本增效,直接增收3000萬元以上,從源頭上為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保障。
在科技力量的強勁帶動下,平泉市食用菌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目前,該市發展了香菇、滑子菇、黑木耳、杏鮑菇、平菇、靈芝等八大系列30多個品種;培育了森源公司、金稻田公司、希才公司、瀑河源公司等食用菌生產加工龍頭企業40余家,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2000萬美元;食用菌產業年吸納12萬人的農村剩余勞力和城鎮下崗職工等再就業,并帶動了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