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黑龍江墾區各管理局、農(牧)場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典型引路、龍頭帶動、示范推廣、規模經營等實踐探索,全力抓好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發展食用菌產業,拓寬職工增收致富渠道。
寶泉嶺管理局搶前抓早,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下達了“雙百”任務,即每個農場利用100棟水稻育秧大棚栽培100萬袋食用菌,13個農場栽培1300萬袋食用菌全面完成,為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打牢了基礎。日前,延軍農場百萬袋黑木耳已經進入采摘季。今年,這個農場利用百余畝擺栽基地和百棟水稻育秧大棚,栽植120萬袋食用菌菌包,采取“龍頭+基地+黨員中心戶+種植戶”發展模式,帶動職工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建三江管理局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發展食用菌478棟,已與大興安嶺、伊春、湯原、樺南、富錦等地簽訂菌棒生產供銷合同,落實黑木耳186.1萬棒、刺五加木耳15萬棒、香菇52.8萬棒、靈芝13.5萬棒、猴頭兩萬棒。管理局利用總局農發項目,投資1200萬元分別在紅衛、二道河農場建設規模為200萬棒、100萬棒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八五九、前哨農場成功引入伊春、牡丹江林區具有豐富食用菌種植經驗的農戶進行生產。創業農場將發展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栽培食用菌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按照“項目帶動脫低”的思路,幫助全場有意愿脫貧的9戶低收入家庭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
2015年,八五一一農場通過招商引資建立了牡丹江農墾順通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發展食用菌產業培育黑木耳菌種。如今,合作社在省工商局注冊了“龍王島牌”黑木耳商標,采取“公司+基地+種植戶”的種植模式,發揮基地的產業聚集優勢,探索出以農場引導、能人引領、企業牽動、農戶參與、合作社經營為主體的新模式,實現食用菌生產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
今年6月,黑龍江墾區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種植食用菌推進會議召開后,墾區各地積極響應,充分借鑒好經驗,嚴格落實新措施。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金地源木耳種植合作社嘗試營銷新思路,通過“私人訂制”“棚室認養”等時下流行的線上銷售模式,開啟木耳預售和團購活動,實現了未收貨、先收益的良好開局。下一步,墾區將積極做好規劃,引進龍頭,搞好技術服務和示范帶動,以東部四局水稻種植集中區為重點,努力打造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產業集聚帶,逐漸拉長食用菌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