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用菌行業大會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食用菌圓桌會議在美麗的黃海之濱——江蘇連云港召開,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開幕式上致辭,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如此高規格的行業大會選擇連云港,源自于出口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既有也凝聚了檢驗檢疫人的努力和智慧。
“從2013年第一家食用菌企業獲得出口備案資質開始,到現在的數十家,去年食用菌出口額超1億美元,占連云港食品農產品出口額近五分之一。”連云港出口食用菌行業負責人如是說。
頂層給力“大產業”
這是2015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 “一帶一路”食品安全大通道建設研討會在連云港召開。期間,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江蘇局和連云港市政府共同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連云港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貿易發展》三方合作協議,再次為連云港出口食用菌企業走出國門注入新動力。
在“一帶一路”食品安全大通道建設的框架下,連云港局積極落實《新亞歐大陸橋出口食品、農產品原料種植、養殖備案基地互認辦法》,牽頭研發“出口食品生產關鍵環節遠程實時監控及追溯系統”,進一步提高源頭質量把關效率。并指導幫助沿線的甘肅、河南、山東、新疆、湖北等地建設食用菌基地21.6萬畝,產品經連云港加工出口到日韓、歐美、東南亞等地,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成為東中西區域合作的范例。
現在,江蘇連云港的馳神實業、東拓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向韓國出口食用菌菌棒100余萬株,并派技術人員到韓國指導種植。國鑫食用菌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先后榮獲國家專利68項,其中發明專利30項,成為國內唯一具有承接整廠輸出工程資質的企業,產品成功出口到美國、法國、伊朗等國家,實現了食用菌裝備“走出國門”。
服務蓋起“恒溫棚”
俗話說“陰種蘑菇陽種菜”。食用菌對生存環境要求十分苛刻。于是,連云港局充分發揮政策和技術優勢,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提供精準服務,蓋起了一座“恒溫棚”。
在灌云縣銀豐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大棚里,總經理彭仁勇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已經成型的香菇。他說,這些香菇經過加工出口韓國、東南亞等地,去年創匯3000萬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連云港局非常關心我的企業,隔三差五就過來給我普及產品檢測、生產要求、國外銷售形勢等新信息,在他們的扶持引導之下,企業還拿到了省級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牌子,不光通關時間減少,檢測費用下降,還能拿到不少補貼呢。”彭仁勇興致勃勃地說。
在河南西峽縣,那里是連云港出口食用菌的重要原料來源。為了實現源頭把好關、口岸放的快目標,連云港局工作人員遠赴西峽實地考察,與當地政府管理部門、檢驗檢疫同行、種植農戶和加工企業深入溝通,充分了解食用菌的種植情況,并分析從連云港出口存在的風險點,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特殊監管區內出口食用菌檢驗監管措施,最終促成區域食用菌產業鏈終端落戶連云港。當得知連云港馬詩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期與香港客商達成合作意向,擬出口脫水食用菌,但對供港食品政策不了解、標準掌握不足的情況后,連云港局主動整理相關文件,帶著一整套的標準法規主動上門服務。
在連云港局的扶持下,灌南縣食用菌產業穩步推進提檔升級。目前,全縣已集聚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50余家、合作社超30家,去年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增加到6家。全縣年產杏鮑菇、金針菇、海鮮菇等食用菌菌包11億袋,鮮菇45萬噸,銷售收入超40億元,食用菌產業共創造超1.6萬個就業崗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30000元以上。
質量撐起“遮陽傘”
“檢驗檢疫局的幫扶真是春風化雨,為我們解決了發展的大難題,我們可以更放心的擴大生產了”。見到連云港銀豐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仁勇,他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
2013年建廠,創業過程篳路藍縷,2014年開始從事出口貿易,2015年出口額就超過2000萬美元。這就是連云港銀豐食用菌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起初,看準了食用菌出口行業的良好前景,彭仁勇躊躇滿志打算擴大生產規模,然而橫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是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已經出現紕漏,這成為他一直苦苦思索的難題。
“必須重視質量安全,才能確保食用菌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連云港局顧忠盈局長表示。
連云港局工作人員通過深入調研,發現不少企業都有類似的困惑。結合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檢驗檢疫人員敏銳地意識到,部分企業經歷快速擴張已經逐漸進入瓶頸期,而質量安全管理就是制約發展的短板。企業遇到的問題不是個例,而是行業發展的隱患。為此,連云港局及時組織企業進行風險排查,對企業的基地種植﹑倉儲管理﹑產品溯源﹑體系文件記錄等進行全面的梳理,幫助企業查找自身質量安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與此同時,有針對性地組織企業質量管理人員學習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安全衛生要求,使其質量管理能力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乘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東風,隨著“一帶一路”進出口食品安全大通道建設的加快,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小蘑菇”,迎來了屬于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