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豬苓產區本13省40個不同地區的野生豬苓菌核與豬苓共生的蜜環菌種類進行分離、培養、鑒定;獲得豬苓菌核組織分離的純培養蜜環菌菌株,經鑒定分別屬于A. cepistipes, A. gallica,A. ostoyae, A. mellea四個種;其中A. cepistipes, A. gallica 為優勢種;豬苓共生對蜜環菌物種專一性較低,與相關書籍及文獻報道的與豬苓共生蜜環菌為單一A. mellea種的結論不符;與豬苓共生的蜜環菌多樣性及不同種類蜜環菌對豬苓菌核生長發育的影響,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判斷蜜環菌是否退化的標志,可從菌索的外觀、菌索的韌性、菌索的結構、菌索皮層和髓部菌絲、髓部菌絲的分支及侵染能力等方面來判斷。
判斷蜜環菌是否退化的標志,可從菌索的外觀、菌索的韌性、菌索的結構、菌索皮層和髓部菌絲、髓部菌絲的分支及侵染能力等方面來判斷。
豬苓菌絲體化學成分研究方面,從豬苓菌絲體中分離到單體化合物15個,鑒定了其中的12個。豬苓菌核化學成分研究方面,從豬苓菌核中分離鑒定了22個單體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個。
2015第二屆全國豬苓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九寨溝縣人民政府、阿壩州科技局、藥倉網、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承辦,九寨溝縣科技局、九寨溝縣豬苓人工種植專業技術協會協辦。于5月22日至24日在四川省九寨溝縣黃埔大酒店舉行,國內外260多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