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藥用真菌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菌類藥材的發掘與研究也日漸成為菌物研究領域的重要話題。豬苓是我國常用的菌類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在國內外均享有盛名。現代藥理證明,豬苓多糖具有抗腫瘤等作用,作為重要的藥用真菌,在我國已被開發研制成多種中藥制劑,用于防范各種疾病,具有較強的保健、藥用價值。市場需求日益增強,市場潛力巨大,豬苓研究、種植熱情也日益高漲。
作為全國豬苓會議發起和舉辦方,易菇網非常重視豬苓產業的發展,并舉多方資源和力量促進豬苓產、學、研、政的交流與合作,先后于2013年、2015年在陜西留壩、四川九寨溝舉辦兩屆全國豬苓會議。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和需要,易菇網現整理發布2012-2016年豬苓產業發展大事記,供業內人士參考。
1.貴州省天麻和豬苓生產技術標準制定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
2015年,由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牽頭,貴州省中藥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按照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地方標準立項程序規定完成了立項論證,2016年,貴州省重點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編制獲得貴州省2016年地方標準立項項目計劃批準。同年貴州大學取得負責組織完成《貴州省重要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編制》牽頭單位的資格,其中天麻和豬苓生產技術標準由貴州省農科院現代中藥材研究所負責組織制定。
2015年,由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牽頭,貴州省中藥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按照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地方標準立項程序規定完成了立項論證,2016年,貴州省重點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編制獲得貴州省2016年地方標準立項項目計劃批準。同年貴州大學取得負責組織完成《貴州省重要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編制》牽頭單位的資格,其中天麻和豬苓生產技術標準由貴州省農科院現代中藥材研究所負責組織制定。
為盡快推進黔產天麻和豬苓生產技術標準制定,2016年11月26日,在貴州省農科院現代中藥材研究所召開了貴州省天麻和豬苓生產技術標準制定工作會議,會議由貴州省農科院現代中藥材研究所副所長朱國勝研究員主持,來自銅仁市德江縣、畢節市大方縣和赫章縣、遵義市播州區、黔東南州雷山縣等天麻和豬苓主產縣區的科技、中藥、質監、相關企業和貴州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員共3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會代表就《貴州省天麻生產技術標準》和《貴州省豬苓生產技術標準》提綱進行了逐條研究和熱烈商討,形成了統一意見的提綱,并確定了各項任務和分工。
這次會議的舉行,標志著貴州省正式啟動貴州省天麻和豬苓生產技術標準制定工作,該標準將覆蓋從種源到商品的全過程,將為黔產天麻和豬苓生產的安全、有效和穩定可控提供保障,有助于加快貴州省天麻和豬苓產業發展。
2.“留壩豬苓”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
2016年7月,留壩縣申報的“留壩豬苓”順利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審核,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集體商標”。
據了解,留壩縣將豬苓做為促農增收的主導產業,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豬苓發展的扶持政策,落實了發展專項資金,整合全縣農業系統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建立了豬苓規范化種植示范園和良種繁育基地,培育豬苓種植示范戶460戶、建立示范園65個,促進了全縣豬苓產業的蓬勃發展。此次“留壩豬苓”地理標志商標的注冊成功,將極大地提高“留壩豬苓”的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優勢。
3.濟寧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因使用劣藥豬苓被罰款4800余元
2016年3月,據濟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濟寧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因使用劣藥豬苓被處以行政處罰,罰款4809.38元。
濟寧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使用的豬苓(標示生產單位:濟寧邦爾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批號:201502071,規格:飲片)經德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檢驗,性狀不符合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第三款第(六)項規定,該批次藥品按劣藥論處。沒收違法所得1434.38元,處使用劣藥貨值金額二倍的罰款,計3375.00元。罰沒合計4809.38元。
【處罰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生產、銷售劣藥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生產、銷售藥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之規定。
4.甘肅徽縣研制的“蜜環菌枝條機”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豬苓是徽縣山區乃至全國栽培量很大的以蜜環菌為營養源的貴重中藥材,生產豬苓必須先生產蜜環菌,而準備蜜環菌生產的原料——2-3厘米長的斜口短枝條是一項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甘肅徽縣科技開發中心食藥用菌農藝師、科技特派員楊維于2013年在徽縣研制成功“蜜環菌枝條機”,并于2014年6月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證書。
據悉,“蜜環菌枝條機”將替代砍截短枝條的重體力勞動,加工出的枝條長度一致,斷面光滑,且效率高,每小時可加工0.1噸樹枝,是人工刀砍的15—20倍。把樹枝的加工從刀砍斧剁的原始工藝下徹底解放出來,在蜜環菌原料制作上具有重要意義,給蜜環菌生產者解決了大問題。
5.2015第二屆全國豬苓會議在四川省九寨溝縣召開

2015年5月22-24日,2015第二屆全國豬苓會議在九寨溝縣召開。此次會議吸引了國內外200多名豬苓行業相關專家、學者、企業家、種植戶參會。
此次會議根據豬苓產業科研、生產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豬苓栽培和產品開發中關鍵問題探討》等多個專家報告,還設置了專題報告環節,《基于GIS技術在四川省豬苓適宜區研究》、《豬苓菌核共生蜜環菌的種性確證》等9個專題報告,同時還安排了新產品新技術暨商務推介會、豬苓產業發展圓桌論壇、豬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預備會議,基地參觀等多項日程。此外,20多家企業參與展覽,展示了近百種新產品新技術。
全國豬苓會議由易菇網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首屆全國豬苓會議曾于2013年5月在陜西省留壩縣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九寨溝縣人民政府、阿壩州科技局、藥倉網、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承辦。
6.豬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預備會議在九寨溝縣舉行

2015年5月23日,豬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預備會議在2015第二次全國豬苓會議舉行期間于九寨溝縣黃浦大酒店召開,50多家豬苓產、學、研相關負責人和代表參加了會議。
豬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18家核心單位發起,成員單位目前達到50多家。此次籌備會議對發起單位及新成員單位進行了申請通報,商討了關于聯盟組織機構設置情況及相關理事會安排事宜。會期,還宣讀了聯盟協議書(草案)》、《聯盟項目管理辦法(草案)》、《聯盟知識產權管理辦法(草案)》、《聯盟經費管理辦法(草案)》。會上,“常務理事單位”、“副理事長單位”、“理事長單位”等單位負責人先后進行申請宣講。
“豬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將推動豬苓產業創新的需求,有利于推動相關產業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形成產業核心技術標準,支撐和引領產業技術創新;有利于集聚和整合創新資源,形成產業技術創新鏈;尤其是有利于形成持續和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對推動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7.留壩縣建成全國最大的豬苓種源生產基地

地處秦嶺腹地的留壩縣,是豬苓種植的適生區,境內各鎮均有野生豬苓分布。近年來,該縣積極引導群眾開展豬苓人工栽培試驗、示范并取得成功,成為全國最大的豬苓種源生產基地。
2013年5月20日在留壩召開“全國豬苓大會”:會中授予“留壩縣為全國豬苓種源基地縣”。留壩積極推行豬苓產業向現代化產業發展。先后建成年生產200萬瓶豬苓菌種廠,豬苓栽培技術培訓中心及豬苓加工銷售公司。2013年10月經縣政府立向批準,建設“中國—留壩豬苓種源示范基地1000畝”,投資8000萬元。基地是集科研、開發、推廣、培訓、參觀、學習為一體化的多功能示范基地。基地主要純化人工栽培豬苓種源通過馴化、選育、繁殖豬苓【豬屎苓】優良品種向全國提供豬苓優良品種。
據了解,該基地每年可提供豬苓苓種500噸。輻射帶動全縣發展豬苓10000畝,成為全國最大的豬苓種源和商品基地。該基地項目由陜西天美綠色產業公司和陜西留壩縣秦正豬苓公司、秦正豬苓專業合作社共同建設。
8.四川九寨溝草本替代木本種植豬苓獲成功
2014年,在九寨溝縣玉瓦鄉,中藥材種植科技帶頭人甄永福用高山羊蕨根替代傳統青杠木種植人工豬苓技術獲得成功。
據了解,甄永福經多次實驗改良,最終利用山野蕨菜根替換傳統的青杠木作為豬苓種植的蜜環菌寄主,將木本植物變為草本植物種植豬苓,不僅大大地減少種植成本。野蕨菜根種植與傳統方法種植豬苓相比,一窩豬苓種植成本可降低40%,且在豬苓種植期間每平方米大概還能采收鮮蕨菜30斤左右。
用一平米的野蕨菜根種植與傳統的方法種植豬苓相比,一窩豬苓種植成本可降低40%左右,而且在豬苓種植期間每平米大概還能采收鮮蕨菜30斤左右。按當前的市價計算,等三年后種植收獲的豬苓加上每年采摘的羊蕨,藥農每窩可增收近600元左右。高山羊厥根替代傳統青杠木種植人工豬苓新技術試驗成功,既緩解了該縣生態保護與群眾致富增收之間的矛盾,更為大面積推廣道地中藥材種植豬苓種植產業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9.2013年首屆全國豬苓會議在陜西留壩縣隆重召開

2013年5月19-21日,2013年首屆全國豬苓會議在陜西留壩縣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中共留壩縣委、留壩縣、易菇網共同承辦的2013首屆全國豬苓會議在陜西省留壩縣隆重召開,來自全國17個省市的420多名專家、學者及行業從業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是中國菌物學會繼2012首屆全國天麻會議后召開的第二屆專題技術研討會,也是我國豬苓產業發展史上首次舉辦的會議。
會議使參會者對全國豬苓產業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僅學習了豬苓的理論知識,而且分享了實踐操作經驗,成為一次難得的深入基層舉辦會議的典范,使產學研進一步緊密結合,為留壩縣和我國豬苓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0.《豬苓產業發展報告》于5月在2013首屆全國豬苓會議期間發布
2013年5月,《豬苓產業發展報告》在2013年首屆全國豬苓會議上發布,獲得認可。該報告由易菇網出品,梳理了豬苓產業的發展狀況,深入淺出的進行了市場分析,剖析了產業發展優勢。
報告指出,在國內發展豬苓種植是不錯的選擇,既適應國家產業政策的需求,同時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提高農民收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變小農業為大農業,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在環境方面,豬苓的種植還有利于當地林業生態系統的調整,變粗放型的木材砍伐為種養結合,以林業環境產生經濟效益的成果,促進當地生態系統的修復。
11.留壩躋身“全國豬苓種源基地縣”
2013年5月20日,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留壩縣承辦的2013首屆全國豬苓產業會議在留壩召開。
會上,中國菌物學會特別授予留壩縣“全國豬苓種源基地縣”稱號,授予略陽縣“全國豬苓生產先進縣”稱號。留壩縣與陜核集團天然谷有限公司簽訂了《中藥材產業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一批參會企業簽訂了《豬苓產品、種子供應協議》,有關專家教授進行了科研技術成果交流。
留壩縣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推廣豬苓人工栽培技術。近年來,該縣堅持“藥菌興縣”戰略,將豬苓作為促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來發展。該縣先后為四川、甘肅、云南等7省30余個縣區提供豬苓種子,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豬苓栽培基地和種源基地。
12.2013首屆全國豬苓會議上豬苓有性繁殖受關注
2013年5月20日,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留壩縣承辦的2013首屆全國豬苓產業會議在留壩召開。會期,豬苓有性繁殖受關注得到關注。
2012年在宜昌召開的首屆全國天麻會議上就有討論天麻的有性栽培,在大會附設的展覽上參會代表看到豬苓花又提出類似問題,2013年,豬苓有性繁殖還處于試驗階段,很多人考慮到豬苓無性繁殖經過幾代后可能會導致菌種退化以及無性繁殖的繁殖系數降低會導致豬苓種源缺乏的問題,迫切的想知道豬苓什么時候可以用有性繁殖的方法栽培。隨著豬苓產業的發展,豬苓有性繁殖的呼聲會越來越大,科研人員也在進行著這項研究。
13.《2013首屆全國豬苓會議論文集》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收錄

2013年,《2013首屆全國豬苓會議論文集》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中國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收錄。
《2013年首屆全國豬苓會議論文集》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收錄,是對此次會議論文質量的充分肯定,將會被更大范圍傳播和閱讀,對豬苓學術研究的推廣和普及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信息研究中心、科技文獻收藏中心和檢索中心,也是學術會議文獻的主要收藏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會議文獻的年收藏率達到了80%以上,館藏會議論文集十萬余冊,電子數據100余萬篇,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林、醫學及其他領域,是目前國內收錄學術會議最多、學科覆蓋最廣的數據庫。
14.山西省建立豬苓等100萬畝的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區
2012年11月,山西省農業廳發布消息,稱為更好地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山西將按照產地劃分,建立7個總面積上百萬畝的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育區”。
2012年11月,山西省農業廳發布消息,稱為更好地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山西將按照產地劃分,建立7個總面積上百萬畝的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育區”。
山西是中醫藥資源大省,是全國中藥主產區之一,野生藥用植物種類豐富繁多、質地優良,甘草、連翹、豬苓、黃芩、遠志、秦艽、山茱萸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
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山西的野生中藥材資源受到嚴重破壞,逐年減少,有的品種瀕臨滅絕。為更好地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山西對40多個縣所屬地域、200余種重點中藥品種的種植和野生資源利用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初步掌握了全省中藥材資源的生產及供需現狀,建立中藥材資源數據庫和動態監測網絡。在調查的基礎上,山西省農業廳規劃設立了覆蓋20多個縣區的7個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片區。
15.河北內丘縣仿野生豬苓栽培成功
2012年6月,藥用真菌豬苓的仿野生栽培和天麻的無性繁殖在河北省內丘縣西部山區的侯家莊鄉喜獲成功。目前,該縣已發展仿野生豬苓和天麻試驗園4000平方米。
據內丘縣科技局局長張發水介紹,位于該縣西部山區侯家莊鄉一帶的山勢、土壤、氣候等條件,非常適合豬苓、天麻的生長,對于人工栽培豬苓、天麻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近年來,該縣大力支持侯家莊鄉拓荒中藥材專業合作社開展仿野生豬苓和天麻無性繁殖的試種栽培。經過多年反復試驗,截至2012年在該鄉桃園村、天井村的2000平米仿野生豬苓試驗園和百草坪村、唐家莊村的2000平米天麻試驗園已經試種成功。
16.九寨溝縣成立豬苓人工種植專業技術協會
2012年5月25日,“九寨溝縣豬苓人工種植專業技術協會”在九寨溝縣政府成立。
據統計,截至2012年5月九寨溝縣豬苓種植基地達551.6畝,鮮品產量達36277.5公斤。協會是由各鄉鎮長、全縣農村豬苓人工種植戶、科技致富帶頭人自愿組成半官半民組織,協會將團結全縣豬苓人工種植戶,建立豬苓人工種植標準化示范基地,合理保護和開發豬苓資源做出貢獻。
“九寨溝縣豬苓人工種植專業技術協會”的成立,標志著九寨溝縣豬苓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走上了發展致富的快車道,更有力的保護了“九寨豬苓”地域標志產品,將不斷整合技術研究、市場銷售、產業發展等多種資源,從農戶+基地+公司+協會等多種渠道為農牧民探尋致富新路徑,為建設團結、民主、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九寨,為建設“國際旅游名城”和“九寨溝國家公園”打好農村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