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11月28日下午,在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四次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專家評審會上,寧陜申報的寧陜天麻、寧陜豬苓地理標志產品順利通過農業部專家評審,這是該縣繼寧陜香菇之后通過的新的地標產品。截至目前,該縣已經獲得3個地標產品。
據悉,寧陜縣是道地天麻生產區,種植歷史悠久,主栽品種為紅桿天麻,在全縣11個鎮68個行政村均有分布,尤以城關、梅子、金川、江口、新場、廣貨街等中高山鎮村居多,呈長橢圓形,略扁,皺縮而彎曲;上端帶有枯干的桿莖,下端呈凹陷圓盤圈狀根痕,帶數枚膜質鞘;外表呈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常有淺色片狀的外皮殘留,多縱皺,可見數行不明顯的須根痕組成橫向環紋;氣味為土腥味加馬尿味;口感淡甜,澀辣味。寧陜抽樣檢測的2個地點含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的含量分別為0.52g/100g、0.85 g/100g(藥典中的要求≥0.25 g/100g)。
目前,全縣地存天麻6500畝,年產干天麻1741噸,產值達3.4 億元。縣內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天麻密環菌生產廠達10余家,天麻收購中間商有10余家,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指導服務和產、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全縣5113戶13458名貧困人口,其中60%貧困戶把天麻種植作為當家產業,中藥材收入占總收入的30%,產業扶貧效果顯著。
寧陜縣氣候溫潤,自然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偏酸性,為豬苓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條件。當前,寧陜豬苓5850畝,年產商品豬苓2000噸,產值達2億元,是陜西省豬苓主產區。寧陜豬苓主栽品種為當地野生豬屎苓,生長期為4年。其個體肥大,色澤烏亮無夾砂。菌核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部分有分枝,表面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白色或淺黃色、淺黃褐色。無臭,味甘淡。寧陜豬苓抽樣檢測的2個地點含麥角甾醇含量分別為0.091g/100g、0.134 g/100g(藥典中的要求≥0.07 g/100g)。
在今后的工作中,該縣產業脫貧牽頭部門縣農水科技局將按照“特色產業、企業引領、基地承載、科技支撐、品牌打造、循環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的原則,把以天麻、豬苓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為提升規模效益、助力脫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