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促進產業融合 實現轉型升級
楚雄州是云南省乃至全國野生菌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云南野生菌生產、交易、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楚雄州委常委、副州長孫赟分析,由于野生菌屬自然生長的野生植物,沒有明確的產權歸屬,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一到采菌季節,山區群眾便蜂擁上山掠奪式采摘野生菌,致使野生菌資源遭到巨大破壞,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楚雄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封山育菌是楚雄州最早創造的野生菌培育模式,就是對生長野生菌的林地實行承包經營、封閉管理,并對野生菌進行科學經營和規范采集,培育優質高產野生菌的技術措施,解決了野生菌的產權問題和掠奪式采摘問題。”孫贇介紹,從1993年以來,全州已推廣野生菌封山保育150萬畝,全州野生菌產量由2000年的0.6萬噸增加到2014年的2.16萬噸,增長了2.6倍。
作為一個傳統產業,云南野生食用菌目前仍處于大資源、小產業、低附加值的狀態。發展中還存在生長環境保護不夠、基礎研究薄弱、馴化技術研究和推廣力度不足、產品加工工藝落后、質量標準不健全、市場認可度低、目標市場集中度高風險大、國內消費增長速度慢等問題。
李曉霞認為,要推進野生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關鍵是強化生態保護,科學開發利用,推廣保育促繁、封山育菌、適時采集等措施,保護資源環境。健全相關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野生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和生產加工規范。“下一步要推進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條,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加強食用菌產業上、中、下游企業的相互協作,促進相關產業相互融合,不斷拓展下游產品,實現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她表示,在需求方面,要積極促進國內消費,開辟新興市場。
“我省食用菌產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楊正良認為,云菌產業可持續發展要堅持以野生食用菌為主、栽培菌協同發展“兩條腿”走路,結合云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生態養生等新興產業,大力宣傳推介“云菌”品牌,支持引導企業在轉變增長方式、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運用、食用菌精深加工、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