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畝產在3000斤到4000斤,賣1.5元一斤沒問題。”嘉善縣豐產糧油專業合作社社長富志剛是這樣形容大球蓋菇的畝產量的。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和普通食用菌相比,大球蓋菇不需要復雜的培養基和養料,僅靠稻草和泥土就能生長,采摘也比較輕松。而現如今,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讓農戶增收是嘉善縣政府考慮的問題。據該縣農業發展局局長張希根介紹,今年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模式,采用新技術,發展新產業,希望實現穩糧增效、生態安全。由于大球蓋菇味道清香、爽滑脆嫩,市場反響很好。畝產3000斤左右。到了5月份,大球蓋菇退市,棚里再種上水稻。這樣就既循環使用了土地資源,又引進了新品種,實現生產創新兩不誤。
最近,大球蓋菇開始上市,該縣村民吳全生一早上能采四五十斤。他早上剛采過40多斤,幾個小時后,一把把深紅色的“小傘”從混雜著黃色稻草的泥土里冒了出來,吳全生輕輕抓住一把“傘”搖一下,輕松的拔出大球蓋菇放在籃子里。全部直接送到縣城里的一家蔬菜超市,以10元一斤的價格零售。據了解,大球蓋菇種植比較簡便,且1畝地能消耗15畝稻草。而被大球蓋菇“睡”過的溫床——秸稈,則成了水稻的最好肥料。目前,包括吳全生在內,新潤村共有三戶農戶今年試種了5畝大球蓋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