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兩頭齊延伸
走進炎帝科技公司二期車間,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開發的利用廢棄菌渣生產生物有機肥項目已順利投產。在這里,工廠化生產香菇產生的大量廢棄的菌渣,被加工精制成生物有機肥料,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炎帝科技公司總經理譚照生介紹,該肥料可廣泛用于蔬菜、水果、茶葉等綠色農產品種植,公司目前年產有機肥2萬噸,可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全部達產后可產有機肥5萬噸。
傳統食用菌生產需要消耗大量林木資源,炎帝科技公司從兩方面突破:一是栽培材料取材更為廣泛,工廠化生產香菇,大量使用闊葉林的枝椏以及農戶廢棄的油糠、玉米芯、棉籽殼等農副產品;另一方面,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在曾都區萬店等鄉鎮流轉山場10多萬畝種植君草,保證原材料供應。
推進食用菌高值高新產業化項目是延長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的重要一環。2011年,炎帝科技公司與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院士團隊合作,建立了隨縣第一個院士工作站,開展香菇葡聚糖等高值高新產品開發,產品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已成功中試生產。
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復合型延伸。劉銀水表示,公司將不斷完善生產工藝和標準,將“工廠集中制包、農戶分散種植”這一模式在全國進行“復制”,向全球進行推廣,實現由“賣產品”到“賣技術、賣標準”的跨越。
六大板塊添活力
產業鏈條的長短,決定產品轉化增值的大小,是衡量一個產業集群發展程度的重要參照條件。產業鏈條有多長,產業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寬廣。
圍繞工廠化生產香菇的各要素環節,炎帝科技將整個產業鏈條進行科學配置、細分,不斷拉長鏈條,形成了工廠化生產香菇、農戶分散種植示范基地、香菇深加工、休閑觀光農業、功能性產品保健品研發、循環有機農業產品研發6大板塊。
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例,炎帝科技公司通過在柳林、萬店等鄉鎮建立香菇周年化生產示范基地,配套水、電、溫控等設施,帶動其他龍頭企業投資興建類似基地,使“隨州香菇”在國內外有質量安全保證,為創立“隨州香菇”大品牌打好基礎。
在炎帝科技公司生產車間、柳林古城畈示范基地,標準化出菇架、食用菌加工機械等衍生產品,都是炎帝科技公司自主開發生產的。譚照生表示,在“工廠化生產”模式向全國推廣的過程中,這些自主研發的相關設備,都能轉化為企業的發展效益。
劉銀水介紹,公司將繼續在開展香菇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上做文章,在技術開發、研究中心、交易中心建設上爭取支持;開發香菇藥品、保健品和即食食品、休閑品,豐富產品類別;創新現代營銷模式,進軍電子商務和食用菌期貨交易等,做大做強現有板塊,帶動隨州香菇產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