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助林地“生金”
今年4月才到建設鎮“安”家發展食用菌種植,卻能在陌生的土地上首次試水便收獲成功,鄒正云將這一切歸功于建設鎮地方政府全力支持打下的良好基礎。
建設鎮全鎮總面積3.3萬畝,僅林地面積就占到約1萬畝。該鎮黨政主要領導認為,林地資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開發利用好了,很多百姓都會從中受益。
2012年10月,經過多次島外考察之后,建設鎮政府組建成立上海林地菌業專業合作社,從青浦引種4.5萬個黑木耳菌棒,嘗試發展以食用菌種植為主的林下經濟。此后,合作社又被確定為全市首批10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之一,并成為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實驗基地。2013年,合作社利用本鎮30畝林地進行了小規模林下食用菌栽培試驗,挑選平菇、姬菇、雙孢蘑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等多個品種進行試種。今年初,經過試驗探索最終確定主栽品種為香菇和黑木耳。今年4月,為了更好地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鎮上找來有著豐富食用菌種植經驗的鄒正云投資入股合作社。
發展林下經濟,建設鎮黨委政府的最終目的是要讓百姓得益。鄒正云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倘若有農戶想在林下種植香菇,購買合作社生產的菌棒每根3.5元,一根菌棒正常可產出2斤左右的香菇,以市場價每斤超過10元的價格計算,扣除一些其他成本,利潤相當可觀,即使是批發價,也可賣到5至6元每斤,同樣有不錯的利潤。“香菇種植管理相對便捷,未來向普通農戶推廣前景良好。”鄒正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