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菇栽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菇棚里那一層層的菇架。如果告訴你香菇也可以直接種在地里,且產量比利用菇架栽培更高,你相信嗎?在羅源縣飛竹鎮塔里村,地栽香菇已經成真,而實現這一“創舉”的,正是利用自家門前試驗田做實驗的畬女雷春花。
7日一早,記者來到雷春花的菇棚,映入眼簾的香菇菌棒并不像傳統香菇栽培那樣豎著擺在菇架上,而是橫著栽到地里。“塔里村海拔比較高,這種栽法省工、省時、省力,生長出的香菇肉質厚、菇形好,頗受消費者青睞。”雷春花自豪地說。
“她是我們畬寨里最經常搞試驗田的人。”塔里村村支書雷福鐘介紹,村里的反季節蔬菜、新品種水果都是雷春花率先試種的。
雷春花告訴記者,她以前栽培香菇用的是傳統方法,香菇產量低且菇形不好,賣不出好價錢,除去人工費后幾乎沒有利潤空間。這樣的窘境讓雷春花很發愁,她開始努力尋求新的香菇栽培技術。
2010年,雷春花在網絡上看到香菇居然可以地栽,好奇的她立馬進行試種。沒想到,菌棒剛埋到地里幾天就出現了大面積的腐爛和蟲害,最后以“全軍覆沒”收局。第二年,不服輸的雷春花到屏南學習先進的香菇栽培技術,引種4萬袋進行試種并獲得成功。
在對香菇菌棒的日常管理過程中,雷春花深深體會到了地栽香菇的好處:每天上兩三次水,利用微噴,開關一擰就行;到了夏天收成季節,只有松過土,菌棒才會出菇,這樣就可以根據采摘能力進行控制,不用擔心大面積的出菇導致來不及采摘。如此一來,雷春花夫妻倆就能把活兒干了,省去了不少人工費用。
“地栽香菇因為肉質厚、菇形好,又反季節銷售,每公斤能賣9元,比按傳統模式栽培的香菇每公斤多賣2元。”雷春花高興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地栽香菇因為省時省力,光人工費就省了一大筆錢,加上市場價格不錯,產量又高,估計利潤會比傳統栽培多出30%。
“現在栽培技術成熟了,銷路也沒有問題,明年就可以擴大規模,成立合作社,讓更多鄉親一起掙錢。”雷春花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