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實施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管理。一是制定相關標準。依據《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輸入國(地區)的法律法規,結合生產實際,制定了《無公害反季滑子菇生產技術規程》等河北省地方標準2個、《無公害錯季香菇生產技術規程》等承德市地方標準12個,目前已廣范應用于生產實踐。二是開展質量認證。為支持食用菌企業、合作社開展質量認證,縣財政每年安排資金80萬元用于獎勵獲取認證主體。同時,聯合承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全程指導出口企業開展ISO等認證,指導出口基地開展GAP等認證,同時對獲得認證企業、基地進行跟蹤管理。三是注重生產指導。縣里成立由66名專家組成的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縣食用菌局、科技局、農廣校、職教中心等單位,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跟蹤服務等措施,積極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難題,今年累計讓2萬人次菇農受益。
(三)狠抓關鍵環節,強化投入品監管。一是完善投入品準入制度。各有關執法部門對允許使用的投入品和經銷商實施備案管理,通過發布公告等形式公布禁用投入品名單和推薦使用投入品名錄。二是規范投入品使用。我縣聯合承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監督出口企業嚴格執行《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場備案管理規定》,遵守投入品購買、領用、配制、使用及剩余藥液處理、記錄等行為規范。三是深入開展執法檢查。各有關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對投入品及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實施全程監管,今年已累計檢查園區1000余個、企業30多家、物資門市20家。
(四)科學合理布控,嚴防疫情疫病。一是建立監控體系。強化聯防聯控機制,構筑了由食用菌局和農牧局為主導,企業和基地共同協作的疫情疫病監控防線,明確各自職責,完善相關制度,制定周密的監測計劃和防控措施。二是確保有效監測。根據不同食用菌品種、生產周期,確定監測地點、時間和對象,配備專業植保員承擔監測任務,實現對疫情疫病的有效監測和預報。三是實施無害化防控。積極推行環境管控結合物理技術防治食用菌病蟲害,杜絕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任何農藥,今年先后為食用菌生產園區、大戶免費發放粘蟲黃板7萬張、滅蠅燈120盞,全縣所有食用菌生產園區、大戶實現了無害化防控病蟲害。
(五)建立信息平臺,實現全程追溯。一是實行編碼管理。以森源、潤隆、瀑河源等出口企業為依托,對每個園區、每個生產戶、每個岀菇棚及菌棒實行編碼管理,建立產品出口查詢數據庫,做到輸入或掃入編碼即可查清生產企業或基地生產者,一旦出現問題,可以逐級溯源問責。二是落實生產記錄制度。及時為食用菌園區發放生產記錄檔案,對基地產地環境、原輔材料及投入品來源、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銷售各個環節全部記錄在案。三是建立投入品經營臺賬。責令經銷單位對投入品的采購、儲運、銷售等環節建立臺賬,對投入品購買者進行實名登記,實現來源可追、去向可查。四是規范加工企業管理。聯合承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指導監督加工企業建立從生產加工環境、加工原料、添加劑、加工包裝到銷售運輸環環相扣的可追溯信息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