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光明的“蘑菇”
走進食用菌大棚,一股濕熱迎面撲來,一大片菌棒一層疊一層,整齊地排列,水靈剔透的滑子菇扎堆生長。據高瑞才介紹,每棟大棚能放置7500株菌棒,每枚菌棒產量1公斤左右,預計項目年產值可達600萬元。
“現在一袋蘑菇能賣450元,一袋子土豆最多賣200元”。高瑞才邊算賬,邊感嘆,“這一路走來真不易”。
高瑞才說,壓力最大的一年是試投產的第一年。眼前眾多的未知數,加上村民的不理解,管理、生產、銷路都要全面兼顧和把握。“蘑菇長出來了,有人說‘看吧,肯定賣不出去’,銷路打通了,還有人說‘看吧,肯定一陣的事’。”高瑞才再怎么努力都有人質疑,包括打工的村民不按時上班,不服從管理。有村民認為“占用我的地,還管我上班,憑什么”。
一切改變源于2013年年底。經過1年的努力經營,高瑞才帶領村民建起的百棟食用菌大棚,年產量達到110萬公斤。年底光分紅就拿出了15萬元。按照扶貧政策,分紅分4個等級劃分,家中有老弱病殘以及有讀書的大學生能多拿一部分。
耗賴山鄉黨委副書記李應華說,從2012年冬季開始試生產運營,一開始的銷路不是很暢通,只能將蘑菇送到超市。現在種植的蘑菇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了很多次。
隨著2013年食用菌基地正式投產開始,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食用菌的銷路也逐漸變好,吸引來了許多外地的客商。2014年的銷售供不應求,許多收購商家就住在武川縣城,隔上幾天就來公司詢問一趟,一有貨馬上收購。
“現在耗賴山鄉一共建成620棟食用菌大棚,其中河北西村是150棟,不浪梁村220棟,壕賴山村建成250棟。河北西村預計11月20日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此外,食用菌生產基地目前正在申請QS認證,下一步可對食用菌進行深加工。”食用菌種植非常有前景,再加上農村有充足的勞動力,今后肯定還會有許多農民工返鄉就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無論從哪個方面講,種植前景都非常樂觀。”提到食用菌今后的發展,李應華信心十足。
的確,給農民致富創造機會,讓剩余勞動力創造財富,這不僅是農民的需要,也是廣大農村社會的需要,更是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農村的需要。
蘑菇傘下尋出了致富經,村民們對食用菌大棚項目有了新的認識,每天也能按時上班。
“一早就摘蘑菇,中午采摘結束,下午就有人開車來取貨。”高瑞才說,地點遠的購買商,每天都在武川縣住著,就等電話一響來拉貨。為緩解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現狀,基地增加了,滑子菇、香菇、花菇、猴頭菇、杏鮑菇、金針菇、黑木耳等10余個品種的種植,且銷量持續上升,價格也從每噸9000元,逐步上漲,目前一噸滑子菇能賣到10900元。
為進一步了解食用菌種植技術,高瑞才曾去過中國食用菌發源地福建省古田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