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筆者從東鞏鎮獲悉,南漳縣益生香菇專業合作社獲得國家表彰。
2007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的許昌文和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的許昌化雙胞胎兄弟,從老家鄉親們渴望報團發展香菇專業的信息中萌生了回故鄉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助鄉親依靠科學技術種植香菇致富來回報家鄉的念頭。隨后他倆帶領15位種植香菇的農民成立南漳縣益生香菇專業合作社。按照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規范化服務的模式制定了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辦法,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負責為社員提供市場營銷、生產技術、資金籌措、物資供應服務,讓社員放心發展香菇生產。合作社成立后,經過7年多的運行,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目前,該合作社已覆蓋8個村,現有成員412人,帶動菇農3800多人,社員出資總額200萬元,房屋建筑面積500多㎡,各種機械設備39臺(套),2013年社員栽培代料香菇1000萬袋,生產干香菇15萬公斤,實現產值5500萬元,減去各種投入等生產成本開支后合作社盈利2560萬元,人平獲純收入6.2萬元,就此一項,社員家庭每年依靠香菇生產,人平增加純收入5000元。合作社用入股資金先后建起了香菇菌種廠、香菇生產試驗示范基地襄陽辦事處、襄陽農貿市場批發部、辦理了全國工業品生產許可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注冊了商標、上了精包裝、建設了3個凍庫、購買了一臺大型冷藏車、二臺中型運輸車輛,其產品已運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跨國公司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都有其產品上架,為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合作社開展技術服務,聘請南漳縣食用菌高級實驗師雷光燊為技術顧問,深入代料香菇栽培大戶,總結成功經驗,結合實踐經驗,編寫了17000多字的《代料香菇實用技術手冊》,并投資5萬多元印刷了1萬本免費發給成員和周邊菇農,投資5000多元舉辦了六期代料香菇栽培技術培訓班,聽眾達3000人次;開展供種服務,許昌化充分利用師生關系這一人力資源優勢,細心向華中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中心主任王卓仁教授求教,根據食用菌生長需要充足氧氣這一生物學特性,在天然森林中修建了菌種廠并嚴把技術關,從而保證了菌種質量,合作社生產的菌種經專家鑒定具有純度高、菌絲健壯、潔白、活力強的顯著特點,經合作社成員栽培實驗證明,菌種具有成活率高、產量高、質量高,所生長的香菇香味濃、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的特點,深受成員和市場的歡迎。為扶持困難成員發展生產,合作社先后為55戶困難社員無償提供菌種2萬斤,價值5萬多元;開展輔料供應服務,幫助社員采購合格的優質輔料并集中運回,不僅保證了輔料的質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輔料成本,2009年在周邊地區許多菇農因劣質輔料造成爛筒和不出菇的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合作社成員無一人出現損失,僅輔料成本一項共為成員節約資金50多萬元;開展信息服務,針對成員家住邊遠山區,市場價格信息不靈,常常因低價出售香菇而減少收入的實際情況,合作社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購買了電腦,建立了網站、建立了價格參考點、建立了成員信息庫、利用手機群發等及時向成員提供價格信息,使成員生產的香菇能夠賣出好價錢,據統計合作社成員在2011年銷售香菇時因價格信息靈活共增收300多萬元;開展銷售服務,合作社在努力幫助社員開展深加工的同時,積極幫助社員開發市場,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經營思路和方便消費者食用的以人為本觀念開發了菇條產品,投資20多萬元購回了20臺大型烘干機和10臺香菇切片機免費給成員加工香菇條使用,并幫助銷售。去年成員加工的2萬多斤菇條合作社全部購銷,每斤比板菇多賣4元價格,僅此一項成員增收8萬元;開展改善生產條件服務,合作社地處碑埡村,位于山高坡陡的石灰巖地區,地下溶洞多,因而存在著水源不足、電力不足、交通不暢的困難,嚴重制約了成員發展生產,為了改變“三不”狀況,合作社靠貸款先后投資10萬多元興建供成員生產、生活用的自來水工程;投資5萬多元維修連村公路,改善了運輸狀況,由于生產條件的改變,極大地調動了成員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據了解,該合作社自2008年以來,先后被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科協授予科普惠農點、省農業廳授予示范合作社、襄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連續三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合作社,連續四年被東鞏鎮黨委和政府評為先進單位。領辦人許昌文于2011年當選為南漳縣十七屆人大代表,許昌化當選為南漳縣工商聯九屆委員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