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友好食用菌研究所用稻草、玉米秸稈栽培黑木耳項目通過評審鑒定,該項研究在稻草和玉米秸稈加工處理技術及替代添加量等方面有明顯創新,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我國黑木耳栽培主要以木屑為主,在利用秸稈栽培黑木耳配方中,現有技術水平秸稈的添加量不能超過30%。友好食用菌研究所根據黑木耳的生物學特性,認真分析了農作物秸稈與木屑成分及組織結構差異,對有關秸稈粉碎、加工處理技藝上進行了創新,使其秸稈的組織及理化性狀有所改變,達到了類似木屑的顆粒狀態,使配方中稻草、玉米秸稈比例達60-80%以上。同時,對黑木耳菌種進行適應性馴化,使其適宜在稻草、玉米秸稈代用料中栽培生長。經過 3年多的反復試驗,終于獲得成功。栽培的黑木耳質量,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分析,其主要營養成分氨基酸、粗蛋白等均不低于木段及木屑耳。
隨著我市木材停伐,該項目為解決黑木耳產業發展原料資源不足的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同時,又可使稻草、玉米秸稈等農作物剩余物得到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