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松桃自治縣孟溪鎮,在該鎮文昌橋邊,一幅“桃源花鼓”基地廣告引入眼簾。周圍群眾說,那就是我們鎮發展產業最具規模、最成功的香菇基地,創業帶頭人叫李春學。
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今年41歲的李春學是松桃自治縣孟溪鎮安山村人,孟溪桃源香菇基地創建人。
那么,他從一個普通的返鄉農民工轉變成創業能人、致富能手。說起他的傳奇歷程,被許多人津津樂道。
返鄉創業 協會圓致富夢
2007年3月10日,李春學憑借著多年在外香菇基地打工學到的技術,回到自己家鄉,在文昌橋邊建起施展才干的舞臺——香菇基地,大棚15個,占地面積10畝,年收入達40萬元。
“李春學在香菇基地擴建時需要租用土地,我們村支兩委大力支持,總是三番五次上群眾家作思想工作,要求他們將土地流轉給李春學種香菇,當時我們村計生協會會員積極幫助,租土地6畝,并說賺錢就交租金,不賺錢免租。”該鎮安山村村支書王應勝懇切地說。
發展要靠技術支撐,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2010年3月,李春學不辭辛勞帶上“盤纏”遠赴浙江省云和縣學習種香菇先進管理技術,同時在閑暇時機就上村里農家書屋“取經”。“每逢下雨天,他早上吃一碗面都往咱村的農家書屋跑,經常傍晚才回家。”妻子劉敏動情地說。種菌發酵需要多少天,剝袋必須兩天完成,轉色、排氣供氧、施肥等種植技術流程問題,李春學如竹筒倒豆子胸有成竹地向筆者介紹。
“在2011年,鎮黨委、政府將李春學的香菇基地作為‘率先小康’計劃,爭取上級部門 ‘三結合’幫扶資金65萬元助他發展產業一臂之力,希望他帶動更多計生‘兩戶’脫貧致富。”鎮計生協會副會長吳旺德說。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和上級資助,他決定利用已有基礎,新建大棚至30個。在村計生協積極聯系下,鎮黨委、政府牽頭幫助解決了資金和用地困難。2012年,孟溪桃源香菇基地正式成立,憑著過硬的技術、良好的信譽,肉質鮮美的香菇,迅速打開了市場,采摘的鮮菇遠銷重慶、湖南,供不應求。2013年,國家工商部門正式批復“孟溪桃源綠色香菇”專利商標,從此,該產業發展躍上了一個嶄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