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箬橫鎮有著悠久的種菇歷史,鎮里很多農戶都以種菇為業。
46歲的陳雪亮,是箬橫鎮新基村人。2005年以前,他從事的是化工行業,后來半路出家開始種起蘑菇來。辦了家菌菇培育公司,種了37畝蘑菇田。
今年8月份開始,陳雪亮投入了370多萬元,在自己的公司里建起了占地12000平方米的現代菇房,一改往日傳統培育模式,開始著手培育新型科技雙孢菇。
陳雪亮對這個菇房的要求有些苛刻,他要求菇房里的氣溫要控制在13—15℃恒溫,濕度、含氧度等也都要求人工實時調節。“這個菇房就相當于一個大棚,我們在里面安裝了12臺環境控制風機,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控制,讓蘑菇在里面有最適合生長的生態環境。”陳雪亮說。
按照傳統種植模式,蘑菇一般是秋季種,冬、春季收。一年栽培一季,生長周期一般為半年左右。陳雪亮采用“空調菇房”培育后,效益翻了兩倍。“菇房里的蘑菇生長兩個月基本就可采摘,一年可種三季。”陳雪亮說,傳統的蘑菇種植方式對土壤、氣候要求都比較“挑”,可以說就是靠天吃飯,蘑菇長得好壞很大程度決定于老天的“臉色”。“采用菇房培育,各項生態環境指標就變得可控了。而且菇房是全封閉的,病蟲害不會有,農藥也不用噴。”
就在前幾天,菇房里的第一批蘑菇豐收。這批蘑菇立馬接受了他的“考核”。檢驗后他發現,菇房種出的蘑菇無論從外形、色澤、口感都比傳統培育蘑菇要好。
“接下來可以準備培育第二季了。”陳雪亮表示,菇房出來的“科技蘑菇”上市后會比普通蘑菇價格貴一倍。現在的1萬多平米菇房算是“試驗田”,如果效果好的話,他會考慮推廣。
因為愛琢磨愛創新的性格,讓陳雪亮短短幾年就成了種菇業的一匹“黑馬”。2012年,他創辦的新鑫食藥用菌有限公司被評為了“浙江省科技農業企業”。今年,他本人也被省農業廳、省林業廳授予了“浙江省食用菌鄉土專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