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2014年9月14日至17日,由中國菌物學會、華中農業大學、易菇網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在15日下午的“主題報告”環節,華中農業大學植科學院邊銀丙教授作了《現代科學技術與食用菌產業問題》的演講報告。 來自包括香港、臺灣等27個省市和4個國家的800多名參會代表參加會議,同期舉行的2014中國食用菌博覽會吸引了130多家企業參展,2000多個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品種進行展示,進場觀眾達1萬多人。
食用菌是具有食用價值和營養保健功能的大型真菌的總稱,食用菌的生活史包括菌絲體階段和子實體發育階段,據邊銀丙教授介紹,目前常見的人工栽培食用菌品種有香菇、雙孢蘑菇、黑木耳、銀耳、平菇、草菇、金針菇、毛木耳八種,珍稀食用菌馴化栽培的種類有白靈菇、巴西蘑菇、雞腿菇、茶薪菇、竹蓀、竹蓀、滑菇、猴頭菇等。針對食用菌產業現狀,邊銀丙教授提出了怎樣鑒定相似的品種保護知識產權、怎樣防止菌種退化、怎樣高效快速選育出優良品種、怎樣用草腐秸稈種植香菇等木腐食用菌、怎樣人工種植軟黃金-冬蟲夏草、怎樣人工栽培松茸、牛肝菌、雞油菌、松乳菇等野生菌、怎樣工廠化設施化栽培各種各樣的食用菌、怎樣高效生產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等七個技術問題并做出解答。
邊銀丙教授介紹:現代科學技術不僅包括生物技術,還包括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光電子與微光技術。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有分子標記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基因芯片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等,這些技術與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生物信息學相結合產生了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等一系列研究新興領域。DNA分子標記是以DNA序列本身的多態性為基礎的遺傳標記,能反映生物個體或種群基因組間的差異特征。常用分子標記技術:RFLP、AFLP、RAPD、SRAP、TRAP、 SCAR、 SSR、InDel、SNP等。現在的高通量測序技術采用PacBio 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是第三代測序技術。以SNP為例,菌種分子鑒定流程:高通量測序技術-獲得多個代表性菌株的基因組或轉錄組序列-菌株間序列多態性分析,獲得穩定的SNP位點-制作SNP芯片或設計引物-待鑒定菌株的全基因組SNP分型。